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6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壤中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比值,即为该元素在该土壤上的活性。文章对我国21个土类中Cu、zn、Mn、Co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素的活性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我国西部的灰钙土、栗钙土、黄绵土、垆土及褐土中元素的活性最小,东北各类土壤次之,南方土壤中元素的活性最高。文章对影响土壤中元素活性的因素如元素有效态含量、土壤pH、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Cd Pb Cu Zn As复合污染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Cd、Pb、Cu、Zn、As复合污染在草甸棕壤上对水稻产量及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低浓度水平下,水稻发育正常,减产幅度<10%,但土壤Cd、Pb临界值下降,籽实中Cd、Pb、Zn吸收系数提高,Cd、Pb含量超标,低剂量时Cd超标37.5%,高剂量时超标100%,增加了对人体健康潜在危险。主要原因在于5元素间存在协同作用,Pb、Cu、Zn、As的存在增加了Cd的活性与解吸率,使其易迁移,为防止土壤污染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3.
根据沈阳市张士灌区污水灌溉农田历史较久,镉在该灌区土壤中已达10ppm左右,米中镉含量也已超标,国内对此污染水平已普遍引起重视,因此我们研究镉等重金属迁移分布规律及污染水平更为必要,重金属对于生物毒性的大小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5.
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利用田间小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不同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及重金属在作物体内迁移,积累分配规律。研究表明,作物种类不同,对重金属吸收,积累的特性也不尽一致,水稻根系吸收重金属 担较多,占整个作物体吸收量的58%-99%;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旱作(大豆、苜蓿)、水作(水稻)二种环境条件下,砷与镉、铅、铜、锌共存时的复合生态效应,砷处理浓度为20、40mg/kg;对砷复合污染防治措施研究,包括土壤改性(施酸、喷酸、施加石灰等)、施用腐殖酸以及水旱田对比试验等。结果表明:砷复合污染下毒性>Ca-As>Fe-As>Na-As,Ca-As复合污染对苜蓿试验的生态效应既与污染物绝对浓度有关,也与As/Ca比值有关,Cd-As复合污染诱使苜蓿吸收更多的Cu和Pb,产生次生生态效应,旱田上,改性措施或许有一定的抑制砷吸收作用,在水田上效果不明显,水改旱,砷吸收量可减少2.5-7.8倍,但这将增加大大豆对镉的吸收量达1.9-4.7倍。因此认为在砷复合污染情况下,在生产实践上应用改良措施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7.
大连地区是辽东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土壤中,油及大部分重金属基本上为未污染,少部分为轻污染。由于引用含汞污水灌溉,40%采样点土壤汞达到中度污染。受大气污染影响,大连市区土壤中苯并(a)茈有32.6%样点超过中度污染,17%超过重度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主要是控制污染源,提高水、煤、油资源的利用率;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搞好乡镇工业环境保护;进行土壤污染区作物和蔬菜监测。  相似文献   
8.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中一项基础性理论性的科学,也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任务。由于环境质量是七十年代新兴边缘学科,评价的原则和程序均不定型,仍处于探索之中。污灌区的环境质量评价乃是一项区域性的综合评价,由于对象的复杂  相似文献   
9.
土壤砷复合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吴燕玉  王新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3):109-114,141
  相似文献   
10.
Cd Pb Cu Zn As复合污染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应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Cd、Pb,Cu,Zn,As复合污染在草甸棕壤上对水稻产量及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土壤环境标准低浓度水平下,水稻发育正常,减产幅度〈10%,但土壤Cd,Pb临界值下降,籽实中Cd,Pb,Zn吸收系数提高,Cd,Pb含量超标,低剂量对Cd超标37.5%,高剂量时超标100%,增加了对人体健康潜在危险。主要原因在于5元素间存在协同作用Pb,Cu,Zn,As的存在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