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过程, 明确其防治的关键期, 本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绿盲蝽越冬卵浸水后的发育过程, 并测定了其长度?宽度及卵盖长度?结果表明, 绿盲蝽越冬卵在浸水后第4天开始出现眼点; 第5天85.00%的卵出现眼点; 第7天卵的孵化率达到87.50%?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 浸水3 d后卵宽达到最大值, 孵化前卵长和卵盖长度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 473.96 μm和605.89 μm?总之, 绿盲蝽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 眼点出现后的2~3 d是防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或器官内,可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物或信号传导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宿主植物抗病虫性、抗胁迫性等。为明确前期筛选出的高抗虫玉米内生真菌YC1、GX5、YB8、YB15对玉米蚜生长繁殖的影响,室内测定了玉米蚜取食不同菌株种子处理的玉米后存活、繁殖以及对接种不同菌株玉米的取食选择。结果显示,取食菌株处理玉米后,玉米蚜产雌历期显著低于对照;产雌量、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寿命、内禀增长力、周限增长率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取食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选择YC1、GX5、YB8、YB15处理组玉米的玉米蚜比例分别为17.52%、19.02%、19.34%和18.8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说明这4株玉米内生真菌对玉米蚜的生长繁殖有不利影响,且对玉米蚜有趋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 其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大、为害程度重, 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化学农药作为目前主要的应急防控措施, 对抑制害虫种群扩散迁飞、减轻作物受害、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会逐渐增强, 防控难度将不断加大, 因此, 制定合理的应急防控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国内的研究情况重点从卵、幼虫、成虫等方面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研究进展, 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做好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罩笼试验评价天敌控害作用,分析生草模式对苹果园天敌及其控害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地面植被控制绣线菊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面植被会影响苹果园天敌的种群发生数量;人工生草苹果园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园和清耕苹果园;直接调查法获得的天敌与绣线菊蚜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黄板调查的结果显示,人工生草园益害比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园和清耕园,分别是其3.2倍和22.88倍;罩笼试验结果表明,第15 d罩网处理和开放处理间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增长比率无显著差异,但清耕园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增长比率显著高于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苹果园;三种处理苹果园生物控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果园生草能显著提高天敌的密度及益害比,在提高果园天敌数量和控害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防治玉米蚜的新方法,从山东省玉米主产区玉米植株上分离获得61株内生菌菌株,室内测定了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菌株,并测定了菌株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率。结果显示,白僵菌属菌株YC1和链格孢属菌株GX5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均为74.80%,无虫株率分别为32.22%和55.64%;接入菌株YC1和GX5后玉米各组织的生物量均大于对照,菌株YC1处理组的根、茎、叶干重分别增长了9.64%、15.71%和20.51%,菌株GX5处理组的根、茎、叶干重分别增长了3.88%、8.16%和9.14%;菌株GX5在玉米根、茎、叶中的定殖率可以达到44.23%以上,菌株YC1在玉米茎中的定殖率可以达到63.44%,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为近年新发生的农业害虫,具有隐蔽为害的习性。为探索有效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实验室内测定了YB8、TB1126、YB12、TB1349和YB15共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双委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并测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率。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双委夜蛾的致病力存在较大的差异,LT50分别为1.35、2.16、2.61、1.68和2.16 d,LC50分别为9.09×107、5.00×108、5.54×109、1.41×1011和2.61×1012孢子/mL。菌株YB8在26℃下,产孢量1.094×107个/mL,孢子萌发率89.66%,1×109孢子/mL 10 d时双委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100%,感染僵死率达到86.67%,在玉米根中定殖率为44.44%,茎中定殖率为51.59%,叶片中定殖率为36.30%。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噻虫嗪在菜豆中残留的检测方法、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与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对噻虫嗪、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5×10-11g,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1,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94%和89%~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4.2%和4.6%~7.7%。噻虫嗪在菜豆中的半衰期为2.0~4.1 d,药后5 d消解69.3%以上。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75.0、112.5 g·hm-2时,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0 d,收获的菜豆中噻虫嗪的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1,故推荐该药在菜豆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  相似文献   
8.
筛选出防治苹果黄蚜的高效药剂,提出合理的选药策略.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13种苹果黄蚜登记药剂、10种果园常用药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发现,登记药剂中大部分吡虫啉高浓度处理对苹果黄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除20%吡虫啉乳油(EC)和200 g/L吡虫啉可溶液剂(SL)外,高浓度处理下48 h防效均达90%左右,相同剂量下水分散粒剂(WG)和可湿性粉剂(WP)效果优于悬浮剂(SC)和可溶液剂(SL).果园中苹果黄蚜发生期常用药剂均对苹果黄蚜表现出很好的防效,高浓度处理48 h防效在90.22%~100%.防治苹果黄蚜优选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果园中常用药剂均可以起到兼治蚜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方法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研究了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的萌发和生长动态,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济南市小麦播后20~40 d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至11月下旬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7.1%。11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开始出现分蘖,至翌年4月上中旬结束,分蘖数平均每株为6.3个,比小麦多3.1个。3月下旬大穗看麦娘开始拔节,4月中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下旬平均株高达到75.6 cm,高出小麦2.5 cm。5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单茎平均鲜重达到最大为1.7 g,小麦为12.6 g。大穗看麦娘出苗、株高、分蘖和鲜重的变化与小麦变化趋势一致,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大穗看麦娘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当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高达65.8%。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当密度为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减少55.2%,穗粒数减少26.4%。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山东省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对采集得到的山东省14个棉铃虫种群共109个样本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mt COI)及亚基II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mt COII)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其在山东省的种群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棉铃虫mt COImt COII基因拼接(1 306 bp)共有18个单倍型Hap1~Hap18,其中Hap2和Hap3单倍型包含的个体数量最多,分别为37个和20个。莱阳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为1.000,莱西种群的核苷酸多态性最高,为0.004 5,14个棉铃虫种群的总体固定系数FST值为0.028,说明棉铃虫种群之间几乎没有遗传分化。GENEPOP分析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山东省不同地区棉铃虫遗传分化较低,各地区种群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