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明前期分离得到的3株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碳源代谢特性,在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了3株细菌(菌株A、菌株B和菌株C)的碳源代谢功能。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均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均具有极生鞭毛,菌株C的生理生化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A与菌株B为假单胞菌属的其他种,结果与之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BIOLOG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株在培养72 h的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均接近最大值,在培养24 h时的AWCD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氨基酸的利用上。在对提供的31种单一碳源利用上,3株菌对N-乙酰-D-葡萄糖胺、L-精氨酸、L-天冬酰胺、甲叉丁二酸、腐胺、4-羟基苯甲酸、丙酮酸甲酯、吐温-40和吐温-80的利用率均较高,且对L-精氨酸、甲叉丁二酸、丙酮酸甲酯的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耐镉菌株增殖所需要的碳源以及将来优化耐镉细菌最适培养基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构建相应的基因工程菌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的10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选用Ex-tended-18 C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与0.1%磷酸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25min内各种酚酸实现有效分离。【结果】建立的方法成功运用于小麦根系分泌物酚酸类化合物的检测,回收率为88.14%~102.4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沙土培养的小麦中各种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农副产品利用率低、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等诸多生态问题,走循环农业道路是中国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循环农业经济主体,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政策引导,将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小麦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田间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利用小麦化感作用控制田间杂草不会导致农药残留、杂草抗性和再猖獗等问题,是21世纪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物工程技术之一。该文主要从种质资源、化感物质及小麦化感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小麦化感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小麦化感作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22年3月3日,台湾省发生大面积停电,影响用户数达549万。介绍台湾省电网概况、“303”事故过程,对比分析大陆电网和台湾省电网相关保护在“母差保护TA断线逻辑”“线路保护振荡闭锁逻辑”和“线路保护配置与整定”3方面的差别,并对大陆电网继电保护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旅游安全是确保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着眼于游客海岛出行安全意识、海岛特殊环境条件、地理位置特征、海岛旅游业态管理等方面,阐述海岛旅游存在风险因素及发生事故的特点,从重视预防预备、强调监测预警、完善应急处置、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本研究分离得到3株耐镉菌株,经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对菌株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镉处理浓度为100 mg L 1条件下,菌株生长未受明显抑制,但菌株形态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镉处理浓度超过300 mg L 1时,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镉处理浓度700 mg L 1条件下,菌株仍能生长,但生长延滞期延长,对数期后的生长量亦低;对菌体镉含量分析表明,在100 mg L 1镉处理下,3株菌株菌体中的镉含量分别为9.04 mg g 1、4.96 mg g 1和28.58 mg g 1,富集系数依次为90.4、49.6和285.8。可见,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