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拌种药剂筛选试验,探索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常规剂量1.5倍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氨基寡糖素对小麦的生长调节作用及增产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寡糖素对小麦具有改善植株农艺性状、提高抗病能力、增加地上干物质及增产等功效。2013年陕西省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施用5%氨基寡糖素AS,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每667 m2可增产6%以上。通过对氨基寡糖素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其适合浓度和最佳施药次数以及在小麦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陕西近年来蝗虫发生分布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通过生态治理,蝗虫发生面积明显缩减,取得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今后蝗虫防治提出建议,逐步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在历经近30a后,吸浆虫再度在陕西省广大麦区严重暴发,进入建国以来第三轮暴发周期。针对吸浆虫发生形势,陕西省植保总站组织各级植保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吸浆虫调查监测及多项试验示范,分析了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特点、重发原因,提出了适合当前生产实际的"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防治技术模式,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为主的防治策略,指导各地有效地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实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省2019年草地贪夜蛾发生以来采取的监测防控措施与取得成效;简要分析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监测防控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喷三防”技术是近年来在小麦中后期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实用技术,陕西省植保站在认真搞好小麦重大病虫监测预报、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针对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特点,采取“一喷三防”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已进入作物生长期的关键时期,加上夏季的高温天气,其田间的各种病虫害较易发生,农户在使用农药前,一般要进行稀释,以降低药剂的浓度.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农户缺乏一定的专业培训及知识,而往往凭借经验,无法正确稀释农药,如此对药效和安全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作者介绍以下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渭南市小麦病虫种群的变化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体系中改进的内容,分析总结了实施的效果。经过对小麦"一喷三防"体系中药剂配方、喷药时间等技术项的改进,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吸浆虫、小麦赤霉病等主要病虫的危害;同时,对蚜虫起到了明显的压前控后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多年小麦田间病虫消长动态监测表明,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是多种小麦病虫害交织发生危害快速增长期,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从不同时期实施"一喷三防"增产效果来看,抽穗期至扬花期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时期。综合分析认为,实施"一喷三防"的最佳适期为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在生产上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可起到防病虫、防早衰、增粒重、保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小麦吸浆虫在陕西省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20a来最重的一年。综合品种、基数及历史资料等分析,预计小麦吸浆虫在陕西将进入新一轮高发期,成为影响和制约陕西小麦丰产丰收的一个重大隐患。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并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吸浆虫防治策略应为"系统监测、分类指导、成虫期药剂防治为主,兼防一般发生田块,普抓达标田块,突出重发田块,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