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基于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比较研究了长白山地区典型的8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质量分数、碳氮比、碳密度和氮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是36.99~70.33、3.14~6.04 g· kg-1,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大的林型均是阔叶混交天然林。红松天然林土壤C /N值最大为15.56,其它C /N值变化范围为10.55~12.19。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随之递减,土壤密度随之递增。8种林型土壤碳密度是杨树天然林最大,为22.13 kg· m-2,氮密度是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97 kg· m-2;针阔混交人工林的碳密度和氮密度均为最小,分别是12.37、1.11 kg· m-2。  相似文献   
2.
氮磷添加对松嫩草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氮磷添加对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在松嫩草地开展了为期4年(2015~2018年)的养分添加实验,包括4个氮添加水平和2个磷添加水平,共计8个处理组合。于2018年8月采集土样,采用湿筛法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测量全土和不同粒径团聚体总碳(TC)、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0~10cm和10~30cm土层中大粒径团聚体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小粒径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磷添加的影响与之相反。0~10cm土层中,微团聚体占比高于淤泥+粘土团聚体。10~30cm土层中,各团聚体组成所占比例大小为:微团聚体>淤泥+粘土团聚体>大团聚体。氮磷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全土和团聚体SOC和DOC含量。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土壤全土和团聚体MBC含量显著降低;磷添加则显著提高了MBC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淤泥+粘土团聚体的碳含量显著大于微团聚体的碳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SOC和DOC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MB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氮磷添加可以改变草甸草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盒维数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乔木树种种群空间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样地内乔木树种中裂叶榆种群的计盒维数最大,为1.888。在群落中占据最大的生态空间;簇毛槭、白牛槭、紫椴和五角槭的计盒维数都在1.8以上,与裂叶榆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其他树种依据计盒维数的大小在群落中占据相应的生态空间。所研究各树种拐点尺度从5~31 m不等,但均大于其平均冠幅,所有树种全部为聚集分布,拐点尺度代表了相应树种的聚块大小。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计盒维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