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介绍了一种农机车载电子设备显示界面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基于C语言分析设计了界面框架的数据结构,使用分层的数据结构设计方法实现了多类型数据的显示需要和灵活的界面类型组合方式,以极少的开销实现了多级菜单。将内容数据与操作函数分离,解决了操作函数复用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提出的新型的界面显示框架实现了多种农业装备常见的界面应用类型,解决了小屏幕嵌入式系统显示界面移植性差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种类对生姜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在生姜根内的定殖情况。采用生姜组培苗,于幼苗期分别接种12株AMF进行生姜农艺性状比较试验,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30 d对生姜根系进行取样分析,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AMF菌株对生姜苗的侵染动态。结果表明,所有接种AMF组的生姜植株,其生长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合不同菌株在根系的侵染率,筛选出生姜AMF优势种类为: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隐形球囊霉(Paraglomus occl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说明苗期接种这4个优势菌种,能够促进生姜生长,是适宜生姜生长的优良AMF菌株。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筑企业为什么也必须坚持创新?如何创新?要注意哪些问题?是值得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者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与胡萝卜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诱导胡萝卜产生毛状根,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消毒方法、超声波、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pH对摩西斗管囊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与胡萝卜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3孢子萌发率最高,孢子污染率最低,15 d孢子萌发率达48.88%,而污染率仅为9.98%;超声波处理能降低孢子污染率11.17%~14.53%;低温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孢子的萌发率,4℃低温处理10 d和15 d效果较好,其萌发率分别为70%和65%;AM真菌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H为6.5,萌发率达到48.50%,pH< 5.5或pH>8.0均抑制孢子萌发,pH 5.5和pH 8.0的萌发率分别为15.43%和16.06%。消毒孢子先于水琼脂萌发后,再挑取萌发管多,菌丝较长的孢子并将菌丝生长方向正对毛状根方向进行转接,可以提高双重培养的成功率。MSR培养基为双重培养的最优培养基。胡萝卜毛状根与AM真菌双重培养可为菌根真菌繁殖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可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探讨回流及不同回流方式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分布及去除效果的影响。对无回流、回流至进水处、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3种回流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2种回流比(1∶1和10∶1)条件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无回流与有回流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0%和40%,采用不同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的湿地较无回流湿地(44%)的去除率提高约17%。回流比为10∶1的条件下,采用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TOC的去除率分别较无回流湿地提高了约13%、50%和43%,但采用不同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回流比从1∶1提高为10∶1后,采用回流的人工湿地对NH4+-N、PO34--P和TOC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10%、30%和30%,且不同回流方式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桂林喀斯特地区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分布变化,为解决该地区农田水土流失及农作物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种植有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地为试验地,分析3种试验地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层0~6 cm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变异,并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空间分布变异.[结果]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试验地的土壤质地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梨树地最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均以梨树地最高.3种试验地湿润阶段的土壤水含量是干旱阶段土壤水含量的2~3倍.在整个干旱—湿润循环过程中,3种试验地的土壤水含量均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土壤水含量空间分布比为37.18%~95.99%,呈中等偏上的空间相关性,说明试验地的空间分布在一定范围内表现稳定,但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一定变异性,变异强度也因其耕作方式或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异.[结论]桂林喀斯特地区土壤自身具有维持其土壤水含量空间分布稳定的能力,但耕作方式、灌溉等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土壤水含量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表皮蛋白是昆虫表皮的重要组成成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农业害虫的防治靶标。双叉犀金龟Trypoxylus dichotomus是铁皮石斛的一种重要害虫,且对其表皮蛋白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Td14144的表达纯化及与几丁质结合的相关性质明确Td14144功能的重要性。根据双叉犀金龟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T-PCR获得表皮蛋白Td14144基因(GenBank登录号:MZ463195),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表皮蛋白Td14144属于CPR家族中RR-2亚族,含有R&R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Td14144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AgCP的亲缘关系最近。随后将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表达载体pET28a-14144,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中原核表达,并使用金属螯合层析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及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成功获得95%以上纯度的Td14144蛋白。利用几丁质结合试验评估Td14144与不同类型几丁质结合的能力,发现Td14144可以与壳聚糖、α-几丁质、β-几丁质和胶体几丁质结合,其中对壳聚糖和α-几丁质的结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