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分目标层、指标层4个层次,并对各指标层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考察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关系错综复杂的各项驱动力因素,对驱动力加以系统分析.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性进行分析,并以集约利用发展过程为主线,初步揭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优化神经网络算法在植物生化参量高光谱反演当中的应用问题,运用遗传算法和思维进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来构建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利用实测光谱数据和对应叶绿素数据建立训练数据集,然后分别使用遗传算法和思维进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叶绿素含量估算。结果表明,基于思维进化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叶绿素含量,且模型最稳定,能够解决小样本情况下叶绿素含量估算问题,并保证估算精度,可以作为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修复的现实必要性、理论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自然修复研究的系统回顾,全面梳理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技术关键、理念构成、应用条件等的不同观点,阐明了自然修复的概念、特性、机理,总结了现有技术、应用范围.分析表明:自然修复并不拒绝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改变了人在生态修复中的地位,变主宰为辅助;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恢复力理论;在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中,自然修复相比人工工程修复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创新自然修复理论和开发自然修复技术,对我国东部关闭矿山的生态治理、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矿山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汶川为例探寻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得到如下研究成果:给出了地震受损农用地的定义,依据地震受损农地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农用地受损特点、农用地受损原因,提出了适合于汶川地震灾区农用地的整理方案,并对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方案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路理论中电荷随机游走特性与连接模型,采用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构建等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一般范式,对山西省宁武县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18块生态源地以林地和草地为主,水域和湿地为其补充,分布相对分散,占县域面积23%; 2) 41条生态廊道(含34条关键廊道,潜在廊道7条)主要围绕次生原始森林分布,由草地和灌木林地组成; 3)生态廊道改善系数介于0-9. 27,夹点区域相对集中于县域南部; 4)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夹点区域、改善区组合构成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划定保护区、改善区和发展区等3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对徐州市土地整理的有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基本模式,针对徐州市土地整理主要是对工矿生产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矿区土地生态环境以及开发整理其他后备土地资源的的特点,从徐州市土地资源的现状条件、用地需求等因素入手,分析了该市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并给出了一些未来该市开展土地整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震后灾区重建中出现可供配置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整理成为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建筑用地的房屋结构、地震烈度、用途、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建筑废墟地损毁状况,根据建筑废墟地整理的原则,提出几种有差别的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一是城镇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建筑废墟的处理和地基处理技术整理为建设用地;通过土壤重构整理为生态用地;通过消除隐患工程整理为旅游、教学科研等用地。二是农村居民点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土地平整技术、土壤重构技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整理为耕地;通过选址、基础设施建设整理为新村模式。最后提出保证灾区土地整理工作良好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概括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基本模式,针对徐州市土地整理主要是对工矿生产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矿区土地生态环境以及开发整理其他后备土地资源的的特点,从徐州市土地资源的现状条件、用地需求等因素入手,分析了该市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并给出了一些未来该市开展土地整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对区域农田植被碳库储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人类煤炭开采活动的干预下,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储量迅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土壤肥力及农田作物产量,而且对区域及全球环境具有很大影响,事实上稳定保持其碳库是农业减缓温室气体的主要途径。该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煤炭开采对区域农田植被碳库储量影响的角度来研究煤炭开采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徐州九里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区域内农田植被碳库采样与试验、区域植被碳库储量估算模型的构建以及碳储量估算得到九里矿区煤炭开采沉陷区农田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图,然后与情景模拟得出的该区未受到煤炭开采影响情况下,经过几十年变化后农田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图进行对比,得出煤炭开采对沉陷区范围的农田植被碳库的扰动影响,发现与不受到煤炭开采的影响相比,在沉陷区域外围地势较高的坡地煤炭开采对农田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很小,在沉陷区地势较低的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湿地区煤炭开采对农田植被碳密度的影响较大。在整个煤炭开采沉陷区范围内,与不受到煤炭开采的影响相比,煤炭开采沉陷区域农田植被碳库碳储量减少2.4万t。煤炭开采对区域农田植被碳库储量的影响属于失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