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周资行  李真  焦健  李毅  令凡 《草业学报》2014,23(1):12-21
 选取腾格里沙漠南缘景泰点(JBDZ)、古浪点(GMLT)和民勤点(MQQF)及对照点兰州(LZNS)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结合统计检验和分形理论分析研究唐古特白刺克隆分株生长格局及枝系构型的环境异质性。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克隆分株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水分梯度递减,分株间距逐渐增大,对照点LZNS分株各指标普遍高于沙漠南缘三地,分株克隆生长格局呈现密集型,MQQF 分株克隆生长格局有一定的游击趋势。克隆整合使得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枝系构型表现复杂,LZNS的各级分枝角最小,MQQF最大;枝径比波动大,LZNS各级枝径比普遍最大,MQQF最小;LZNS唐古特白刺克隆植株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显著高于MQQF,但与JBDZ和GMLT 差异不大;枝系分枝强度和各分维数表现较为一致,均以LZNS较大,沙漠南缘三地则表现出随水分梯度递减,白刺克隆植株分维数逐渐下降,枝系的空间格局趋于简单。研究表明在水分条件差的生境,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获取资源的主要对策是,分株间距增加,分枝角度加大,而分枝强度变小,克隆生长格局趋于游击型,利于基株跨越和逃离逆境以获取水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内涵的了解,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完善的培育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同时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着重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分析讨论了设施农业、沙产业和农业大数据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油橄榄(品种为弗奥)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喷施66.7 mg/L的多效唑(PP333)于油橄榄幼苗叶片表面,每株喷施量为100 mL,且设置对照(喷施相同量的蒸馏水),随后停止浇水,分别取干旱胁迫0,2,7 d的油橄榄幼苗叶片进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比较分析,以期探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多效唑对油橄榄幼苗叶片细胞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旱胁迫(停止浇水7 d)使细胞膜受到显著破坏时,叶片喷施PP333显著减轻了细胞膜损伤程度,其细胞膜稳定指数比对照(叶片喷施对应量的蒸馏水)高41.5%;研究结果还显示,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PP333相对减小了油橄榄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显著提高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进一步提高了SOD、POD和CAT活性,抑制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 O2含量升高的幅度,提高了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这2种重要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可见,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PP333能通过相对提高干旱胁迫下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了光合色素含量的下降和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由此加强了对油橄榄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凡  焦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6):237-241
通过对青藏高原边缘祁连山东段天祝金强河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土流失状况的定点观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降雨量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径流量、泥沙量随降雨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径流量大小依次为:坡耕地(4199.96 mL)>退耕自然恢复地(3614.28 mL)>天然草地(1190.3 mL);泥沙流失量由大到小为:坡耕地(0.329 t/hm2)>退耕自然恢复地(0.256 t/hm2)>天然草地(0.087 t/hm2)。坡耕地和退耕自然恢复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较大,水土流失较严重,天然草地在自然环境综合因素下进行更新,有利于防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量比坡耕地和退耕自然恢复地小,水土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 方程测定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低温胁迫(5、0、-5、-10℃)处理,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方程测定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呈“S”型曲线变化,叶片伤害率变化趋势与叶片相对电导率基本一致;在相同处理温度下叶片伤害率和相对电导率有较大差异,间接反映了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结合Logistic方程可计算油橄榄的半致死温度(LT50);油橄榄叶片SOD、POD、CAT酶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皮削利的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6个品种的油橄榄抗寒性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为皮削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