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在塔里木盆地主要荒漠胡杨林分布区设置5个调查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调查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水平(密度)结构、垂直结构和胡杨种群的格局分布,旨在了解研究区荒漠林群落结构及胡杨种群的格局分布,为新疆荒漠林的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荒漠林物种组成有18种,乔灌层树种单一,主要是胡杨和柽柳,草本以甘草重要值最大,密度结构由塔里木河上游墨玉县至中游轮台县,胡杨的平均密度呈逐渐降低,灌木林(柽柳)密度在上游与胡杨密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到中游柽柳丛密度增加,垂直结构简单而完整,均为乔—灌—草3层,但平均高度有明显差异,胡杨塔河上游高于中游,中游灌木柽柳高于上游,说明在受到水分条件制约的稀疏胡杨林下,更适合柽柳的生长。优势种群胡杨空间格局分布在巴楚县样地,呈随机分布,墨玉县、阿瓦提县、沙雅县和轮台县样地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由塔里木河上游墨玉县到中游轮台县聚集度逐渐加强,说明胡杨个体对生存环境(地下水)变化的适应,包括种内、种间竞争导致自疏、他疏和更新方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量化指标,基于高分辨遥感数据,研究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定量评定研究区生态恢复、进行不同尺度遥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断面为研究区,基于QuickBird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柽柳树冠进行解译,根据解译结果采用已建立的树冠、树干与生物量估测模型,计算以胡杨、柽柳为主的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并分析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研究区距离河0~300、300~600、600~900、900~1 200以及1 200 ~1 500 m,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31、2.7、2.09、1.58和1.17 t/hm2;距离河300~600 m荒漠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最大,比距离河300 m内下降了76;.[结论]研究区林分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均明显受制于地下水埋深.自2000年至2004年历经5 a的输水后,地下水埋深对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距离河道300m内.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提取无人机影像树冠信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无人机航空拍摄的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和面向对象法提取胡杨、柽柳树冠信息,获得树木冠幅及林分郁闭度.结果表明,单木冠幅、林分冠幅、样地郁闭度的实测值、面向对象法估测值和目视解译法估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面向对象与目视解译法都可有效获取单木冠幅、林分冠幅和样地郁闭度信息;面向对象法与目视解译法估测精度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这两种方法获取森林单木冠幅、林分冠幅、样地郁闭度参数效果相当.但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的面向对象树冠提取,能克服人机对话目视解译速度慢、误差大小因人而异的弊端,具有进行大面积林分调查因子定量提取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N数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Landsat数据,运用3S(GIS、RS、GPS)技术,采用分布频率指数、生境综合指数定量分析流域尺度1989 ~2013年云杉林与地形因子(坡度、坡向、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杉林分布面积大小与海拔服从韦伯函数分布,83%的云杉林分布在海拔2000 ~ 2600m,海拔2200~2400m是其最宜分布区;2)云杉林在坡向上的分布受生境综合指数制约,在生境综合指数最优(0.7 ~0.8)的阴坡分布58.93%的云杉林,在西北坡和东北坡分布30.25%云杉林,在生境综合指数最低(0.3 ~0.4)的阳坡则无云杉林分布;3)使用高斯函数可定量刻画云杉林在不同坡度上的分布状况,83%的云杉分布在坡度16°~45°之间,陡坡(26°~ 35°)云杉分布频率最大,达35%;4)云杉林海拔分布下限为1770m.上述研究明确并量化了天山云杉林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研究区森林调整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天山中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的定量评定和区域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流域雪岭云杉天然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基于2003年Landsat 5 TM和2013年Landsat 8OLI数据、2009年SPOT-5数据以及2009年研究区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监督分类和像元二分模型,分析实施天然林保护后,研究区2003至2013年天然林的质量变化.[结果]自2000年天山中部天然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0.94;;在研究区中南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中高海拔区,中等郁闭林地、密林分别增加了39.33;和5.55;,草地面积增加5.98;.研究区其它地类(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50.22;,水体面积减少29.39;.[结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使天山中部天然林保护区森林质量和生境质量向良好方向改善,但应控制建设用地的增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使区域环境均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