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龙山县近年稻田综合种养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了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系列问题,以解决稻田综合种养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一、龙山县基本概况龙山县位于湘西北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全县总面积3131km~2,辖21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0.36万人。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7.1℃,无霜期为270d~280d,年降雨量1462mm。龙山县水田总面积25万亩,可实施稻田综合种养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桉树林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相似性,客观评价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的生态效益,利用建立的标准养地,对比研究了广西柳州不同林龄桉树林和马尾松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大型土壤动物采用野外分层手捡记数,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取土器分层取土,带回实验室采用干漏斗分离并镜检。结果表明,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增加了,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下降,导致群落的稳定性变差。炼山导致生境的改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数量。随着桉树的持续经营,土壤动物相似程度增加,但与马尾松林下土壤动物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1990—2008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及其导致的平均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特征,更好地为今后江苏省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详实的资料。以江苏省1990—2008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资料,借助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江苏省1990—2008年土地利用及其平均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8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和平均物种丰富度指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耕地成为土地利用类型流失的主要"源",而建设用地成为土地利用类型流失的主要"汇";建设用地重心明显地向东南方向移动;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均衡性,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强度明显高于2000年以前;苏南地区土地利用转化频次明显高于苏北地区;研究时段内江苏省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3个地级市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差距不大;反映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平均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武夷山不同海拔不同类型森林的土壤碳氮特征,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海拔800~1200 m)和针阔混交林(海拔1300~1700 m)为研究对象,在每隔100 m的海拔梯度取样分析两种类型森林土壤的碳氮含量.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上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熵...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北方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等工具手段,在草地群落类型实测数据基础上,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开展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内蒙古草甸草原的生物量碳密度为660.43 g C/m2,其中地榆群落(460.63 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地榆群落(787.10 g C/m2)和五花草塘群落(776.22 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其他群落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温带草甸草原以16.60×106 hm2的面积,贡献了111.20 Tg的生物量碳,其中地上生物量碳为27.57 Tg,地下生物量碳为83.63 Tg,根冠比(R∶S)为3.03;3)地下生物量沿土壤深度的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线叶菊、芨芨草、野大麦、地榆、贝加尔针茅、苔草以及五花草塘群落属于“指数型”,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壤层,且符合指数函数,该类型占据草原群落的主要部分;拂子茅、小叶锦鸡儿以及芦苇群落属于“抛物线”形,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和20~40 cm土壤层,该类别群落主要为灌木或半灌木,分布曲线不符合指数函数而符合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四新村附近区域,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9.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试验地,以2018年对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复查的物种分布及地形因子数据为基础数据;将物种分布与地形因子结合,使用多元回归树(MRT)将样地内群落划分;应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相似性分析(Anosim),确认多元回归树群丛划分准确性;应用置换相似性百分比(PER-SIMPER),分析群丛之间差异性和群落构建机制;综合研究结果对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丛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样地内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结合重要值与指示值,群丛命名为群丛A——“红毒茴+檵木-闽楠+福建含笑”群丛(Illicium lanceolatum+Loropetalum chinense-Phoebe bournei+Michelia fujianensis associations)、群丛B——“米槠-毛锥+甜槠”群丛(Castanopsis carlesii-Castanopsis fordii+Castanopsis eyrei associations)、群丛C——“赤楠-米槠+毛锥”群丛(Syz...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龙山县库区网箱养鱼基本情况,2017年9~12月,笔者深入碗米坡、湾塘两个库区,采取"全面摸底、重点调查,典型分析"的方式,对库区从业人员、家庭人口、生活来源、生产效益,以及国家实施水质保护政策后的想法和打算进行了翔实的调查及分析,就库区渔业发展提出建设性见解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天然特产桐油,以油酸及甘油等为原料,合成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1],进行了长期有效实验,得出合成性能比较优异无苯低毒溶剂型桐油醇酸树脂涂料配方的最佳比例,这是首次对此类涂料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香  邹杰  黄芳英  丁晖  徐海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74-10876
[目的]了解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变化。[方法]采集广西柳州马尾松林及马尾松砍伐后种植桉树林下土壤,通过室内分析和比较,研究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K含量保持不变,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有所提高,土壤pH有所改善。桉树林下土壤综合肥力没有降低,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结论]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没有发生退化,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是了解生物物种资源现状、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阐述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提出了监测计划的制定程序;监测计划应充分考虑所具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了指示物种在物种资源监测中的作用与不足;认为应选择具有不同生态需求和生活史的生物类群作为监测对象.讨论了监测指标的选取方法;监测指标应可测量、有科学基础、易被公众接受、低成本和高效益;监测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能检测到相应的变化,应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标准化监测方法.分析了现有监测计划在抽样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空间变异性和可检测率对监测数据误差的影响及其处理方式,讨论了样本量确定和监测样地的大小、形状及位置设计.监测样地要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在有限的监测面积中较好地反映监测区域内群落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最后,讨论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尺度和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