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化学显微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秆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附着胞的形成和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侵染菌丝和次生侵染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小麦秆锈菌菌丝沿着细胞壁生长和蔓延.菌丝顶端细胞原生质稠密,代谢旺盛;吸器母细胞形成在细胞壁周围,吸器产生在细胞里面,呈指状,吸器外同和细胞膜区域有吸器外问质的存在。小麦秆锈菌发育早期,小麦细胞一直保持正常;而在发育后期,小麦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除草剂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进行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安全浓度为8.40mg/L,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为低毒。乙氧氟草醚低浓度(8.00 mg/L,10.50mg/L,13.00mg/L)作用下,大鳞副泥鳅肝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明显升高;高浓度(15.50mg/L)作用下酶活性在染毒2d、4d时呈上升趋势,但在6d时急速下降。15.50mg/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鳞副泥鳅肝细胞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明显增加,肝细胞受到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3.
兔抗2,4-D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法(EDC),将2,4-D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共价偶联,分别合成免疫原2,4-D-BSA和包被原2,4-D-OV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鉴定。用合成的免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并用合成的包被原进行ELISA试验对抗血清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抗血清效价达1.6×105。用所制备的抗血清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优化了ELISA的工作条件,方阵测定确定了包被抗原最佳浓度(5μg/mL),抗血清最佳稀释度(1∶50 000),并建立了ELISA标准工作曲线。工作曲线表明在50~2 00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检测底限为50 n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验证外来植物紫茎泽兰改变的土壤真菌在其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揭示紫茎泽兰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施加杀真菌剂控制土壤真菌,研究土壤真菌对紫茎泽兰和2种伴生植物的生长,以及对紫茎泽兰与伴生植物竞争互作的影响。【结果】未施加杀真菌剂处理,紫茎泽兰生物量在入侵过的土壤中是当地植物土壤中的1.85倍,而伴生植物在紫茎泽兰入侵过的土壤中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在入侵土壤中紫茎泽兰与燕麦草共生时,紫茎泽兰的生物量是其单独生长时的1.29倍。施加杀真菌剂的处理,紫茎泽兰和伴生植物单独生长的生物量都比未施加杀真菌剂处理有所增加;紫茎泽兰与伴生植物共生时,杀真菌剂处理明显降低了紫茎泽兰的竞争力。【结论】紫茎泽兰入侵改变的土壤真菌,促进了自身的生长,并增强了紫茎泽兰与伴生植物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通过比较外来植物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变化,以期揭示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方法】本文采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比较了入侵对8种土壤肥力因子和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入侵提高了土壤有机质、NO3--N、NH4+-N、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含量。重度入侵生境中铵态氮含量最高达53.00 mg?kg-1,分别是空白对照土、混生当地植物土和单一当地植物土的14.1、9.9和5.9倍。脲酶含量在重度为2.87,显著高于当地植物区,并为空白区的3.9倍。培养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提高了土壤自生固氮菌、氨氧化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结论】紫茎泽兰改变了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暗示着微生物的改变引起土壤酶活性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土壤肥力,形成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微生态环境以利于入侵扩张。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对土壤微生态影响的差异, 探索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 本研究通过同质园试验, 比较分析了2种入侵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黄顶菊)和2种本地植物(马唐、猪毛菜)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并通过盆栽反馈试验验证入侵植物改变后的土壤微生物对本地植物旱稻生长的反馈作用。同质园试验结果表明: 2种入侵植物和2种本地植物分别对土壤微生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尤其是紫茎泽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为39.80 mg·kg-1,有效磷含量为48.52 mg·kg-1。磷脂脂肪酸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2种入侵植物与2种本地植物相比, 较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放线菌数量, 而紫茎泽兰比其他3种植物显著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盆栽结果表明: 黄顶菊生长过的土壤灭菌后比灭菌前旱稻株高增加113%, 紫茎泽兰也使旱稻的株高增加17%。由以上结果可知, 紫茎泽兰和黄顶菊可能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的微环境, 形成利于其自身生长扩散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其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并行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算法在大规模数据训练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计算,导致整体训练速度下降,时效性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BP神经网络并行化策略,并利用MPI并行编程库结合C语言在Linux集群上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整体训练速度.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标准抗原、纯化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建立了间接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地下水、蔬菜和原粮等样品中的2,4-D含量.结果表明,间接抑制ELISA检测样品中的2,4-D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5%,样品回收率误差在15%以内;工作曲线表明,在50~200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底限为50ng/ml,低于我国规定残留限量(200ng/m1).因此,本研究建立的间接抑制ELISA法检测地下水、蔬菜和原粮中的2,4-D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拮抗细菌PE4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拮抗细菌PE4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对小麦白粉病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对该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在24~28℃,pH值为7,装液量为30 ml,接菌量为30%,发酵时间为48 h时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同质园试验比较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豚草与本地植物马唐对土壤肥力及3大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本地植物及空白对照相比, 豚草显著提高了入侵地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特别是有效钾含量是空白对照区和本地植物马唐区的3.6倍和1.3倍.与空白对照区和本地植物马唐种植区相比, 豚草种植区的土壤酶活性亦显著提高.外来入侵植物豚草在入侵地形成新的关系过程中, 比本地植物马唐能更快地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 从而实现较短时间内通过提高土壤肥力, 形成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来帮助其竞争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