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用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的山地或荒地建苹果、梨、桃、李等果园,栽植前又没进行过开园整地和培肥地力,果苗栽下后会因为土壤耕层浅、结构不良、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少、酸碱度不适宜而生长不良。因此应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早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为藏东南地区经济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锈病危害严重。以藏东南地区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方法,研究了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苹果树叶片上锈病的空间分布格局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数量表现为树中部树下部树上部,树西面树东面树北面树南面。锈病斑数量在苹果树叶片上中部占39.33%,其中左中部占19.32%、右中部为20.01%;叶下部占31.53%,其中左下部为15.37%、右下部为16.16%;叶上部占29.14%,其中左上部为14.70%、右上部为14.44%。叶左边占49.39%,右边占50.61%。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主要以10~40个聚集的形式存在。以30≤b40为最多,锈病斑数量占总锈病斑数比率的17.36%。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聚集强度不大,锈病斑个体群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锈病斑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平均个体群大小为48.42。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格局IwaoM*-m回归模型为M*=0.997 2+5.686 8m(R~2=0.999 9),Taylor幂模型为log(S~2)=0.148 3+1.633 2log m(R~2=0.956 8),2个模型均判定锈病斑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随着锈病斑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蚜虫在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叶片上的危害特征及其产生虫瘿的分布特点,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该区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青杨叶片左上虫瘿出现率为25.36%、左下为24.30%、右上为24.98%、右下为25.36%,叶片左边为49.66%、右边为50.34%;藏青杨不同方向叶片上虫瘿出现的比率均在25%左右。藏青杨叶片上虫瘿主要以3~7个聚集的形式存在。虫瘿出现频次(y)与虫瘿数量级别(x)的拟合曲线为y=-2.150 3x~2+23.159x-7.309 1(R~2=0.818 4)。6级虫瘿数量最多,占总虫瘿数的22.15%。由虫瘿空间分布参数可知,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虫瘿聚集强度不大。总体上虫瘿个体群大小随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个体群指数L值平均大小为7.20。经拟合,虫瘿空间分布格局Iwao M*-M回归模型为M*=1.059 9m+0.523 4(R~2=0.993 9),Taylor模型为log S2=1.043 4logm+0.043 7(R~2=0.996 4),两模型均判定为聚集分布。综上,虫瘿在藏青杨不同方位的出现率相近,但在叶片上均呈聚集分布,虫瘿的聚集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色季拉山地区特有树种西藏红杉年轮样芯,研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响应。[方法]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结合TASP-Win及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采用Pearson及bootstrap的计算方式将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径向生长在气温波动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气温波动前西藏红杉与前一年8月,当年1月及6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10月及12月平均降水呈正相关,与前一年8月降水呈负相关,与1月至12月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气温发生波动后,与当年3—12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前一年8月及当年6月降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藏东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特殊,气候的波动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是限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在非生长季,气温短暂的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份,黑龙江省鸡西市某养鸡场蛋鸡突发传染性疾病并大量死亡。临床表现为不食,下痢,病程长的表现痉挛、斜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心肌、肝脏出现广泛性坏死灶居多,脾肿大且呈斑驳状,有的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病死鸡经细菌分离鉴定确定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感染,现报道  相似文献   
7.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西藏察隅地区进行森林害虫监测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许多森林害虫都有诱集作用,试验中共诱到30多种森林害虫,4种天敌昆虫,利害比为189.1,完全可以用于森林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对西藏察隅地区发生的森林害虫,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是较理想的防治工具.  相似文献   
8.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冬各季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4:00、14:00、12:00、11:00,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月变化呈现为"N"字型,8、12月出现峰值,8、11、12月显著高于1—5月(P<0.05),其他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在各季节表现为:夏(1577个·cm-3)>秋(1568个·cm-3)>冬(1428个·cm-3)>春(1217个·cm-3),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湿季略高于干季,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年各月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均>1,空气质量属于A等级,最清洁水平.结合单极系数q值,后半年空气质量更佳.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时平均风速、时平均风向、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紫外辐射等13个气象指标均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剔除空气湿度、时平均风向、总辐射3个指标后,水汽压、时平均风速、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主要通过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发挥作用,剩余通径系数为0.694.急尖长苞冷杉林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好,主要受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的控制,同时还需考虑除气象指标以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水体中低浓度镉污染对河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较低浓度污染时,水体中镉单独作用以及镉、锌、铜联合作用的情况下,河蚬对镉的富集效应。试验表明,在单独存在1μg/L及10μg/L的镉污染的情况下,河蚬体内对镉的富集与环境中镉的浓度、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虽然在10μg/L的镉、锌、铜联合作用时,河蚬对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抑制,但在1μg/L浓度的联合作用时,积累效应与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花生生产普遍存在的旺长、徒长、冠层郁蔽、植株瘦弱、花位高、果针入土率较低,及由此而引起的倒伏和花多不齐、针多不实、果多不饱等问题,近几年在花生种植上迅速发展应用了化学调控技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现将常用药剂及施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