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5个不同林龄(3,8,14,21,46年)、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3年生)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根据它们对氮循环等过程的指示作用来探索不同林龄、叶龄杉木人工林氮循环过程及氮饱和程度的差异,从而为不同生长阶段杉木人工林制定施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5块相互毗邻的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龄的林分内分别设置4个20 m ×20 m的试验小区.分别采集不同林龄杉木活叶并根据“主干法”将采集的杉叶分为不同叶龄,然后在每个小区内采集0 ~ 10 cm深度土层的土样,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它们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用碳氮元素分析仪测定叶片氮含量,叶片15N富集指数由叶片δ15N值减去相应的土壤δ15N得到.[结果]叶片δ15N值的变化范围为-2.52‰~2.81‰,叶片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72%~13.5%,二者在不同林龄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并均呈现出幼林和老林较高、处于速生期的林分较低的趋势,且叶片δ15N值与叶片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不同叶龄叶片δ15N值间则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林龄叶片的15N富集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幼林与老林叶片15N富集指数较接近于0的趋势;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93‰~-27.88‰,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林龄不同叶龄叶片的δ13C则有显著差异,且有随着叶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结论]不同林龄叶片δ13C差异不显著但呈现幼年较低的趋势,可能是不同树高导致不同林龄杉木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差异所致,而同一林龄不同叶龄杉木δ13C间的显著差异则可能是光合作用效率不同造成的.不同林龄在叶片δ15N、叶片氮含量、叶片15N富集指数间的显著差异均指示出处于速生期的林分氮饱和程度显著低于幼林和老林,这说明虽然我国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现象严重,但氮素仍是限制处于速生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352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其中改良式包皮环切术163例和传统包皮环切术189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已婚患者进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和治疗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80±0.52)ml、术后疼痛时间(23.75±2.06)h、术后切口感染率(1.84%)、血肿发生率(1.23%)和包皮畸形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手术时间和阴茎水肿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手术后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1),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传统组手术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改良包皮环切术有微创、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较传统术式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几个常见植物种水浸液对杉木叶绿体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1,他引:24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浇灌木荷、继木木、罗木石楠、马尾松、芒箕、狗脊、丝栗栲、赤楠等8个常见植物种水浸液6年后的杉木叶绿体个数、截面积、基粒片层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多,而叶绿体中的淀粉粒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植物种及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亚热带地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红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取幼龄林(5年)、中幼龄林(8年)、近熟林(21年)、成熟林(27年)和过熟林(40年)5个生长阶段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浅盘法分离提取土壤线虫,分析土壤线虫密度,鉴定土壤线虫种属、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计算线虫香农多样性指数(H′)、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通过非度量多维度(NMDS)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1)共分离出9 872头线虫,隶属68个属,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的线虫优势属存在差异,除幼龄林外,植物寄生线虫根结属在所有林分中占优势地位;2)随着林分发育,土壤线虫总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变化;40年与5年、8年林分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说明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最高,捕食-杂食线虫次之,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高于食真菌线虫;随着林分发育,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呈现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在8年达到最低;随着林龄增加,食真菌线虫密度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5.
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二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炼山)下0-40 cm深度土壤全碳、全氮含量15a的监测数据,研究了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样地5次取样年份(造林第3年、第6年、第9年、第12年和第15年) 0-1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样地,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在5次取样年份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造林15a期间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随年份显著变化(P<0.01),但处理措施以及处理措施与取样年份的交互作用对3个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杉木林15年生时,不同处理样地3个土层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 >0.05),0-40 cm土层平均值为88.71 Mg/hm2。表明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8种源植物及杉木枝叶不同浓度水浸液和清水浇灌盆栽杉木幼苗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经几种源植物水浸液处理后杉木叶绿素含量、叶片气孔孔径及其大小均比对照明显提高,叶片质膜透性则明显降低,但气孔频数无显著影响,其中木荷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降低质膜透性效果最佳,与杉木对照(CK_Ⅰ)和清水(CK_Ⅱ)处理相比,木荷1:6水浸液处理的杉木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49.3%和52.5%,而质膜透性分别下降30.6%和26.3%。檵木对提高杉木叶片气孔孔径及其大小效果最佳,与清水(CK_Ⅱ)处理相比分别提高27.1%和30.3%。水浸液浓度越大,其叶绿素含量、气孔孔径及其大小越大,则质膜透性越低。  相似文献   
7.
万晓华  黄志群 《土壤学报》2013,50(6):1207-1215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机制对于森林长期碳吸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难分解的生物大分子构成了土壤稳定性有机质库。稳定性土壤碳库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每一种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均有具体的天然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植物标志物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进展,概述了植物标志物在推断土壤有机质的植物来源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程度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植物标志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在定量估算土壤有机质周转时间上的应用。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土壤中植物标志物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今后我国应用植物标志物开展土壤有机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广东怀集、阳春、信宜、封开4个不同种源米老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KH2PO4作为Hoagland营养液磷源,研究分析了供磷水平对不同种源米老排苗木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1 mmol·L-1KH2PO4处理下,供磷水平越低,苗木生长生理受到的低磷胁迫伤害越显著。其中,以0.1 mmol·L-1KH2PO4处理下苗木高径增量、主根长、侧根数、新叶发生率最小,根冠比最大,叶片叶绿体、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高。种源不同,对供磷水平的响应也不同。在1 mmol·L-1KH2PO4处理下,以封开种源生长生理表现最佳,而在0.1 mmol·L-1KH2PO4处理下,以阳春种源生长生理表现最好。以苗高增...  相似文献   
9.
毛竹、苦槠水浸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的效应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对用杉木主要伴生种毛竹、苦槠各器官水浸液对杉木种子的发芽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毛竹、苦槠各部分器官水浸液对杉木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器官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其促进效果不相同.就测试项目的敏感性而言,5个测试项目对毛竹和苦槠各器官水浸液促进作用的敏感性次序是∶鲜重>干重>发芽率>发芽势>根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福建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机制,为海岸带防护林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种主要防护林为对象,分别为次生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和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s fatty acid, PLFA)比较了不同防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1)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土壤中共检测到18种PLFA生物标记,在尾巨桉和次生林中种类最多,湿地松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最少。(2)土壤总磷脂脂肪酸、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含量均表现为尾巨桉和次生林较高,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较低,土壤真菌含量为尾巨桉林最高,丛枝菌根菌含量为次生林最高,真菌和丛枝菌根菌含量在其他防护林间无显著差异。(3)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4种人工林。(4)土壤pH、细根碳氮含量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