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晖,黄大卫农林牧业中寄生蜂群体相当复杂,除少数是害虫外,大多数对于农林牧业都是有益的。其生活史中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阶段寄生在其他昆虫中,它们是农林牧业重大害虫的天敌,同时又是其他许多潜在害虫的天敌,因而对控...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能力强、适生性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严重危害了我国林木、果树、花卉及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是目前国内外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美国白蛾自1979年首次在辽宁丹东市被发现以来,目前已在河北、山东、安徽、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严重发生,造成了重大经济和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3.
利用黔东南地区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月地面0-20cm浅层地温和气温实测资料,分别统计四季浅层地气温差的时间序列,采用正交函数分解(EOF)、经验模态分解(EMD)、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各季浅层地气温差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黔东南各季浅层地气温差均为正值,说明浅层地温高于气温,但各季节的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秋季最大,春季最小;受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各季变化大值中心分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地形和海拔对浅层地气温差有较大影响,次区域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各季浅层地气温差的振荡模态中,重要分量均是第一分量(IMF1),即55%由2~4a的年际变化造成,IMF1和IMF2决定着浅层地气温差的变化,IMF4以后的分量表征浅层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黔东南地区春、秋季的地气温差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夏、冬季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90年代以后夏季为增加趋势(P<0.05)。近50a黔东南各季浅层地气温差的突变点不一致,春季和秋季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突变(P<0.05),夏季和冬季的突变出现在90年代,说明各季浅层地气温差的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年6月11日~8月4日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对2013年黔东南州气象干旱演变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降雨量异常偏少,突破历年同期最少值,气温持续偏高,大部地区持续30 ℃以上高温,35 ℃以上最高气温天气为间断性出现;地表水分蒸发量为降雨量的数倍到数十倍不等,导致土地失墒严重,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到8月4日有6个县市达到特重级气象干旱,7个县市达到重级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5.
昆虫系统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系统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大卫生物系统学是识别、命名生物并对生物分类的学科。《系统学二十一世纪议程(Sy-stmaticsAgenda2000)》提出了生物系统学的三个使命:(1)发现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鉴定和描述物种并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