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一、二种害虫防治策略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害虫防治提出了“害虫综台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t,简你IPM)和“害虫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t,简称T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 “红美人”优势产区浙江象山柑橘园进行土壤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营养状况诊断,为“红美人”柑橘高产优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美人”优势产区31个代表性柑橘园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标准及叶片诊断综合施肥法(DRIS)、修正诊断综合施肥法(M-DRIS)和标准适宜含量偏差百分数法(DOP),对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的31个果园中90.30%的柑橘园土壤pH处于适宜水平,土壤碱解N、有效B处于缺乏和低量水平的柑橘园分别占35.70%、32.26%,其它指标处于适宜兼丰富水平;(2)除土壤交换性Ca外,高产园和低产园养分指标差异不显著,而且土壤单一养分指标与产量基本无相关性;(3)土壤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Mn和有效B的含量与叶片中相应元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高产园和低产园除叶片Mn元素外,其它矿质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片单一矿质养分与产量基本无相关性;(5)根据DRIS、M-DRIS和DOP法对31个“红美人”柑橘园进行叶片营养诊断。DRIS、M-DRIS和DOP的平均营养不平衡指数值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方法诊断的产量限制元素排序基本一致,DRIS和M-DRIS法建立的排序均为:Mn>K>Fe;DOP法建立的排序为:Mn>Zn>Fe。常年大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累积,土壤养分已经不是产量限制因素。而树体内各矿质养分间的比例平衡关系对产量影响更为显著,应采用叶片营养平衡诊断为主、土壤营养诊断为辅的诊断方法,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2-(3,4-dichlorophenoxy) ethyl triethylamine,DCPTA)在干旱胁迫下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使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和浓度为0.5、1.0、1.5 mg/L的DCPTA混合溶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泡处理,采用种子标准发芽试验总结得出不同浓度的DCPTA对玉米种子发芽情况影响的规律,再结合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通过研究其内部水分变化情况、水分迁移规律及水分分布特征解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DCPTA可以提高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耐旱性能,加快种子内部水分的存储速率,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条件,减轻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造成的损害。DCPTA对玉米种子干旱胁迫的缓解效果随着其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1.0 mg/L的DCPTA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该研究有助于揭示DCPTA缓解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内部变化规律,可为提高玉米种子抗旱性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5.
6-苄基腺嘌呤对大豆内部水分分布及其生长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大豆发芽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后大豆内部水分的分布及对其生长状态的影响,以中黄13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用浓度分别为0(对照)、1、3、5、7、9 mg/L的6-BA溶液处理大豆。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对中黄13在浸泡8 h及萌发12、24、36、48、60 h时间点的波谱信息、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同时对豆芽的生长状态进行理化指标和形态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组相比,浓度为3 mg/L的6-BA溶液处理的大豆的发芽周期、吸水率、平均质量、发芽率、豆芽轴长、轴径各指标表现均为最优;低浓度(1、3 mg/L)6-BA加速大豆蛋白质的水解,导致其渗透势降低,促进大豆蛋白质体吸收更多的水分,进而促使豆芽轴长变长、轴径变粗;高浓度(5、7、9 mg/L)6-BA使大豆细胞壁在细胞的渗透作用下遭到破坏,导致大豆吸水率降低,进而抑制了大豆的生长。该研究从大豆原料的预处理开始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为豆芽的生产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蓝莓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其内部水分含量及迁移状况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其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采集0、8、23 ℃贮藏0、3、6、9、12 d的蓝莓波谱信息以及质子密度图像信息,并分析其规律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后蓝莓内部水分极易受到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的影响;同时,弛豫谱峰面积和弛豫时间可以有效判定蓝莓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及迁移变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液泡水含量A23与总水分含量A2呈现出整体显著下降的趋势;在蓝莓贮藏至12 d过程中,弛豫时间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右移,细胞壁水含量A21变化不明显,细胞质水含量A22呈现小幅增加趋势;但23 ℃贮藏至9 d后,蓝莓发生腐烂,细胞壁水和细胞质水迅速增加,贮藏至12 d时液泡水急剧减少,转化为细胞质水和细胞壁水,试验发现23 ℃贮藏的蓝莓货架期为1周左右;与前者相比,蓝莓低温贮藏至12 d时,液泡水含量仍占总水分含量的89%以上,说明蓝莓在低温贮藏下,其内部水分迁移缓慢、流失量较少,其贮藏时间更长、保鲜效果更佳。研究结果为蓝莓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