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苹果园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掌握土壤水分特征是实现果园科学管理、有限雨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证果树高产优质的关键。以陕北米脂山地6年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采用FDR、中子水分仪和烘干法相结合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分析了山地苹果园的土壤水分总体特征、单株不同位点的水分动态以及不同旱作措施(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垄沟集雨、有机肥覆盖)的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陕北山地果园时段干旱严重,最严重的为苹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发育期;春季土壤干旱程度取决于上年入冬前土壤储水量高低。果园0~60 cm土层(根系分布集中层)水分随降雨量而变化,表现为较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水分的变化滞后于降雨变化,且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随土层加深而减弱,100 cm深土层受降雨影响减弱,土壤剖面20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保持相对稳定。6年生山地苹果园土壤已经出现干化现象,且在90~300 cm存在明显的低湿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常年处在12%以下。苹果树单株尺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单调递增;土壤水分的平均值处在距树干105 cm处;沿行向距树干不同距离位点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沿株向距树干等距离位点的含水量(P0.05)。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垄沟集雨和有机肥覆盖措施相较于空白对照(不覆盖、不灌溉)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环境,缓解果树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其中起垄覆膜垄沟集雨措施的保墒效果最佳,建议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雨养苹果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集雨的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当前苹果园不合理施肥现状,探究适合苹果园提质增效的施肥方案,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设置常规施肥、优化减氮、有机肥替代25%氮肥、有机肥替代50%氮肥4个处理,其中后3个处理的总施氮量一致,为常规施肥的一半,试验连续进行两年后测定果实产量、品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减氮处理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是常规施肥的2倍以上;有机肥替代50%氮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5.4%。优化减氮处理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可滴定酸显著低于施化肥处理,糖酸比相反;有机肥替代50%氮肥处理的品质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8%、2.7%、16.9%。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与土层深度及有机肥的施用有关,特别是在20~40 cm土层深度,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两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陕西省苹果园可以推荐常规施氮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用有机肥替代50%氮肥,以节省化肥、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KT与NAA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其中KT与NAA含量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试验找出了马铃薯组培苗扦插成活率低的原因,并得到了最佳KT和NAA组合。当KT为0.4mg/L、NAA为0.04mg/L时,组培苗鲜重、根重、根数、腋芽发生数及腋芽发生百分比分别为2.89g/10株、0.52g/10株、7.6个/株、2.7个/株、76.4%,扦插成活率达到84.8%,比试验前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14-2015年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进行,采用三因子三水平的不完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水配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促进速效钾的迁移和作物的吸收,有利于土壤速效磷的提高,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各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水磷肥。水分与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适宜的水分和肥料配施才能使作物达到高产。同时,不同水肥配比对小麦株高、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各种组合中,以施氮量225 kg·hm~(-2)配合90 kg·hm~(-2)磷肥以及60 mm灌水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最佳水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的生理代谢影响,寻找其最佳采收期,提高果品商品品质。【方法】以‘富平尖柿’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法,于10月13日开始,每间隔5日,采收一次柿果,直至11月3日,共采收5个批次,调查了不同采收期采收的柿果的色泽、单果质量、硬度、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总单宁、可溶性单宁、聚合单宁、原果胶、可溶性果胶、乙醇、乙醛含量及果胶酶、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分析了不同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的理化品质指标和生理特性影响。【结果】在试验采收期内,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富平尖柿’的绿色变淡,色泽变得更黄,单果质量增加,硬度降低,水分含量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呼吸强度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减少,聚合单宁含量增加,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多,果胶酶活性增强,乙醇、乙醛含量及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采收期延迟先增高后降低‘,富平尖柿’在霜降后5~10 d采收,各种理化品质较好,柿子能保持良好的硬度、色泽和内在品质。【结论】富平尖柿最适采收期位于霜降后5~10 d,此时采收的‘富平尖柿’色泽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适中,果品商品性指标较好,利于后期的运输保藏和加工操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