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宜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机插秧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快,为促进机插秧进一步推广应用,详细分析了宜兴市制约机插秧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直播方式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水稻不同直播方式对产量和生理特性以及成本的影响,该文设置了旱直播、水直播和机条播3种直播方式,研究了水稻的产量表现、群体发育、生理特征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旱直播相比,机条播和水直播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1.9%和6.3%,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0.1%和4.9%。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多。机条播显著提高了茎蘖成穗率、花后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生长中后期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与持续期、群体生长速率、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机条播因其机械作业效率高、费用低以及除草成本低使得总成本降低和经济效益提高,说明机条播方式提高了直播水稻叶片光合性能,并促进了地上部群体合理生长和地下部根系活力,从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旱直播稻高产稳产的适宜播量,特进行旱直播稻不同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随播量增加,各期苗数相应增加,但个体素质随之下降。产量构成除穗数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因素均呈减少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随播量增加,产量有少许增加但不明显,播量过大产量反而减少,同时倒伏风险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直播稻不同播期应用安全性,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直播水稻,随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相应推迟;植株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性状变差,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效应研究,明确了稻茬小麦生产关键种植技术。苏南太湖稻区水稻腾茬期与小麦播种适期基本一致,无有效适耕期,且土质粘重、适耕性差,大面积小麦播种方式宜以板茬免耕撒播为主,播种适期为10月底~11月上旬,宜采用半精量播种,每667m2基本苗控制在16万左右。  相似文献   
6.
手扶拖拉机传动系统中的双排滚子链,工作中链条的轴销、套筒、滚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磨损,使每一个单链节的节距伸长。链条的受力是单边受拉,同时因轴销和套管不能相互滑转,所以就产生单边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通过重视试验示范、加快品种更新、建立生产规程、扩大优质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扶持农业企业、推进品牌创建等措施,进行了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及其三产融合模式探索。为进一步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及三产融合发展,需改善稻田基础设施、提高稻米品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巩固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加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种植结构及农田氮磷流失负荷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计年鉴和文献调研数据,通过2002—2017年太湖地区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果菜茶和水稻种植面积、N和P养分投入量、农田N和P流失负荷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得出如下结论:2002—2017年太湖地区果菜茶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尤其是果园(增加2.852×104hm2)和茶园(增加1.892×104hm2),而稻田种植面积下降显著(下降1.985×105hm2);2002—2010年间种植结构变化速率远高于2010—2017年,且果菜茶种植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武进、南浔、宜兴、苏州市区、长兴等临湖地区。2002—2017年太湖地区N、P肥投入量分别降低25.26%和9.59%, N流失量显著下降34.66%, P流失量仅下降1.84%。现今太湖地区稻田、果园、菜园和茶园的N流失负荷分别为10 200t、670 t和10 100 t、250 t, P流失负荷估算量分别为290 t、400 t、3 000 t和50 t。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太湖地区稻田种植体系已不是农田N、P流失的最大来源,果菜茶来源的N、P流失总和已排在第一位,成为了目前农田N、P流失的优先控制对象。建议下一阶段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侧重于优化果菜茶与水稻种植结构,同时强化P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太湖地区种植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小麦秋播季节矛盾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特开展了稻套麦结合秸秆还田专题研究。结果表明,稻套麦与秸秆机械化还田结合可争得季节主动,减少秸秆还田用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会造成小麦成苗率明显下降,发苗均匀程度差,冬前单株带蘖数也少,最终造成穗数极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无锡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无锡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状、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