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不同产地商业香菇品种中有机酸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香菇主产区市售4种香菇干品为试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拟从有机酸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同类香菇风味差异。结果表明:苹果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5种有机酸在不同产地同类香菇中都可检出,酒石酸及抗坏血酸都在检出限以下。不同产地香菇干品中5种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富马酸。其中湖北随州冬菇中苹果酸含量最高,达到了(34.66±0.49)mg/g;福建尤溪金钱菇中乙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35.48±0.11)mg/g、(47.42±0.16)mg/g和(222.07±0.20)mg/g;浙江庆元花菇中富马酸含量最高,达到(5.53±0.08)mg/g。不同产地干香菇中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可以为其风味差异提供切实的理论基础,便于进一步的加工或者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2.
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相对风味活度值(R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对香菇子实体风味的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明确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并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进行风味评价。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的6个生长阶段中,共检测出1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电子鼻系统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香菇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甲基二硫、3-甲基丁醛、E-2-壬烯醛和2,4-癸二烯醛是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对香菇子实体风味贡献较大。PCA分析发现,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1-辛烯-3-醇、3-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丁醛、1-庚烯-3-酮、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和2-十一酮10种挥发性成分为香菇的特征性风味成分;成熟期、未开伞生长阶段采收的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优,菌盖完全开伞后,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差。本研究结果为香菇栽培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筛选的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壳聚糖酶)配比(1:1:1)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粉中多糖溶出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对酶解后子实体粉溶出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效果进行分析.结...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高原地区栽培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营养品质,以海拔3 570 m栽培的3个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品种(M6、HB-8和HB-5)子实体(高原栽培羊肚菌)为主,对比同地域野生样品及湖北栽培的相同品种样品(平原栽培羊肚菌),分析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灰分、粗纤维、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当品种相同时,与平原栽培羊肚菌相比,高原栽培羊肚菌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灰分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除M6外);K和Fe含量均显著降低;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B9、维生素D、维生素E含量显著降低,维生素B1含量显著升高;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上升。高原栽培羊肚菌的必需氨基酸指数(IAAI)明显高于平原栽培羊肚菌,更接近于FAO/WHO标准蛋白,且其生物价(BV)更高。关联性分析表明,羊肚菌中维生素B6、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D和维生素E含量与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维生素B6与粗多糖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热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栽培羊肚菌蛋白营养价值突出,而...  相似文献   
5.
香菇(Lentinula edodes)因其独特的风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香菇的风味来自其产生的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香菇栽培过程中风味合成路径、加工干制过程中风味调控机制及风味感知研究,是香菇风味的研究重点。笔者综述香菇特征风味物质(包括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的合成代谢通路,从栽培到采后加工过程中特征风味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风味感知机制,并从香菇风味物质定向调控及富集强化角度出发,对香菇风味物质研究和风味产品开发进行展望,以期为理解香菇风味物质信号传导机制和香菇风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sulfated Hericiumerinaceusβ-glucan-chitosan nanoparticles,DS-CSNPs),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DS-CS NPs的制备工艺,并评价最佳工艺条件下纳米颗粒的粒径、形态以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sulfated H. erinaceus β-glucan, DS)质量浓度为1mg·mL-1,搅拌速度为800 r·min-1,壳聚糖(chitosan, CS)初始pH为4,DS-CS NPs的粒径为128.41 nm,且分布较窄。与DS相比,DS-CS NPs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同时,DS-CS NPs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以及促炎因子TNF-α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具有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和抗炎试验,考察了猴头菌、茯苓、甘草、黄芪、葛根、蒲公英、陈皮几种药食两用类物质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缓解炎症的效果,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葛根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缓解炎症的效果。通过构建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损伤模型,明确了猴头菌和茯苓的提取物对酒精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猴头菌、茯苓、黄芪和甘草4种药食两用物质的提取物,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3种组方,考察其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3种组方对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组方2(猴头菌43.0%、茯苓35.5%、黄芪15.9%、甘草5.6%)在0.375 g/kg时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