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豫西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豫西山区栾川县2005年、2010年、2014年3期Landsat TM影像,运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2005—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并以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为基础,结合栾川县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了修正,估算了栾川县14个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栾川县的耕地、林地、草地变化不显著,建设用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2)2005—2010年栾川县生态服务价值大幅度增加,到2014年生态服务价值总额则降回至2005年水平;(3)各地类生态服务总价值敏感系数均小于1,由大到小排序为林地、水域、草地、耕地,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耕地最低,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镇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基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耕地利用效率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了熵值法、综合得分法、离差系数法、超效率DEA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城镇化发展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关联性分析与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处于有效状态的县总数在减少,DEA效率值始终有效的县有10个,耕地利用效率处于下降趋势的县占51.85%;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负相关关系,经济、人口、社会城镇化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空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城镇化系统各解释变量对于河南省各个县级单元的参数估计的结果均各不相同,有正有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改进了的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论模型,采用泰尔指数、ESDA,GWR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河南省108个县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城镇化各子系统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关联性分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都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各县市间的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子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分布密度、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海拔、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建筑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建筑业总产值与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其余指标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灵宝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河南省灵宝市地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土地覆被、土壤类型和地形坡度等5个因子,构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结合ArcGIS,运用加权评分法得到灵宝市土地敏感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灵宝市土地生态环境总体较脆弱,以极敏感和高敏感为主,占全市面积的52.90%,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面积的23.89%。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分法、ESDA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2001、2005、2010和2014年18个省辖市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河南省四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呈增长趋势,信息化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化,地区之间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变小,逐渐实现四化融合发展;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高-高区主要位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内部,低-低区分布在豫东南地区;社会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与四化协调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小,经济城镇化、教育科技水平、农民现代化与四化协调度关联度较高,灰色关联度平均值大于0.90,其余因子影响水平都居于0.80~0.90之间。  相似文献   
6.
库区是流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综合生态风险,对库区生态风险适应与缓解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忽视了库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库区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时空交互过程,对库区生态风险进行更为综合性和针对性的评价,弥补库区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研究空缺。基于此,以丹江口库区为例,综合考虑库区生态环境、景观结构及人类活动等要素,构建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框架的“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0—2018年7个年份的数据,对研究区7个县(市、区)的生态风险适应性循环周期进行刻画。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整体生态风险水平呈波动状下降趋势,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存在地域差异,淅川县、茅箭区、张湾区为生态风险上升地区;(2)适应性循环的阶段特征能够为判断库区生态风险现状提供依据,适应性循环释放阶段、重组阶段及僵化阶段表现出生态系统风险上升的趋势。修正后的适应性循环模型对系统僵化风险的指示作用更加明显,2015年以来,丹江口库区社会—生态系统处于重要的转折阶段,有效防止生态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是当前库区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所在,对于维持库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河南省近15年农业生产效率,探索如何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水平,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农业生产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DEAP 2.1软件测度了河南省108个县域单元2001-2015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GeoDa095i软件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用Stata 13.0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在0.84上下波动,县域之间农业生产效率变异系数有增加趋势;(2)河南省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黄淮平原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居于最低水平,其次是豫西山地丘陵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居于前三位;(4)河南省空间相邻县域农业发展效率高(或低)的县域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从2001到2003年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空间聚集态势显著增加,2004—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全局Moran′s I基本处于0.200 0~0.300 0,其后逐渐增加至2015年的0.427 1;(5)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中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生产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投入与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因子是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针对性的对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耕地保护压力的增大,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效提高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运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上构建土地整治三维场景的技术方法,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提出了1套土地整治项目三维场景的构建方案;并且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建立土地整治三维场景,实现了土地整治三维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生成土地整治三维场景,地形地物匹配情况较好,三维可视化效果好;最后,对基础数据获取、三维建模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讨论,提出了未来对该领域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