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5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长期施肥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组分的变化,探讨农田黑土肥力演变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黑土生产力长期定位试验,以5 个不同有机质(SOM)含量11%(北安)、6%(嫩江)、5%(海伦)、3%(德惠)、1.7%(梨树)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连续施用8 年化肥后对土壤全氮及土壤活性氮库不同组分颗粒有机氮(POM-N)、微生物量氮(SMBN)、可溶性有机氮(DON)及轻组有机氮(LFOM-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可提高土壤全氮、POM-N、SMBN、LFOM-N的含量(P<0.05),对DON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POM-N、LFOM-N、SMBN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土壤活性有机氮的组分中,颗粒有机氮的贡献率最大。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含氮化合物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可恢复性的影响。试验共包括6种含氮化合物,各设8种浓度,测定发芽率指标。结果表明:各含氮化合物处理均未表现出缓解250 mmol/L NaCl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能力。胁迫部分缓解后,低浓度(0.625~10 mmol/L)处理萌发恢复较高,接近或超出对照水平,表明盐分和含氮化合物(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共存。高浓度(20~80 mmol/L)处理则出现2类情形:KNO3、NaNO3、(NH4)2HPO4处理恢复萌发低,80 mmol/L处理几乎没有萌发;而NH4Cl、NH4NO3、NH4H2PO4均有较高的恢复萌发。结果显示盐胁迫效应与pH关系密切,盐碱地中改善紫花苜蓿生产时土壤碱性是一个值得优先考虑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歧义度即指歧义结构的强弱程度,根据歧义结构之间歧义语感的轻重可分为相对歧义度和绝对歧义度。在保证歧义存活的前提下,替换歧义结构中最能控制歧义存活环境适合度的结构项,可以考察歧义结构歧义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对农田黑土养分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还田、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为主因素,4个施氮水平(N):0、135、180、225 kg/hm2为副因素,测定农田黑土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磷、轻组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0.61%~1.55%、2.39%~4.55%、2.85%~45.31%、2.23%~4.08%和46.42%~88.63%,降低了全氮含量,降幅为3.74%~9.55%。在无秸秆还田中,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2.26%~8.77%、1.65%~3.30%、14.09%~25.00%、4.84%~21.88%;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为5.26%~8.83%。在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条件下,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土壤总碳和全磷含量幅度分别为1.32%~3.79%、11.74%~24.35%;土壤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减幅分别为12.74%~21.78%、5.71%~10.46%;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N 180 kg/hm2处理时增加了57.02%。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结合适量氮肥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配施过量氮肥效果反而不显著,其中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并施N 18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有望成为黑土地区土壤培肥的实际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秸秆深埋对不同氮肥水平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秸秆还田后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秸秆深埋2个因素,4个氮素水平(0、135、180、225 kg/hm2)。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高,抽雄期开始逐渐下降,在收获期达到最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且随着施氮肥水平增加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P<0.01),在施氮水平为180 kg/hm2时,土壤蔗糖酶活性达至最大最高,为329.09 mg/(g·24 h),提高幅度最高可达19.83%。在秸秆深埋处理下增施氮肥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量在180 kg/hm2土壤有机质达到最高水平,为37.08 g/kg。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秸秆深埋与施氮水平交互对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能够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可能性。秸秆深埋处理对于土壤蔗糖酶含量具有增益作用,土壤蔗糖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表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养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因其药用价值高被大量采挖,致使刺五加资源状况遭到了严重破坏。探究刺五加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其人工驯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七台河市连续多年种植刺五加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典型刺五加生长土壤剖面土壤化学性状。结果表明:刺五加适宜生长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在60%以上,其次为粉粒在20%以上,孔隙度较高,表层多为粒状结构,深层多为块状结构,土壤温度在0℃~8℃之间、土壤含水量在40%~60%之间。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为46.51~58.83 g/kg,占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0.0%~59.6%,表层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为2.18~2.51 g/kg,占整个剖面全氮含量的35.1%~36.5%,垂直剖面的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土壤表层全磷含量较低在0.21~0.44 g/kg之间,表层全磷含量占整个剖面的42.0%~49.4%。土壤的pH值在5.75~5.97之间,呈弱酸性至中性,全磷含量、pH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刺五加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多以砂壤土为主,土壤温度状况为冷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较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高,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8.
以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区典型土壤(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栗钙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不同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容重、机械组成、有机碳、全氮、全磷等理化特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区,典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均表现出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容重、pH值的变化出现相反的趋势,且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量不同,牧草地土壤>农田土壤。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黑钙土>黑土>栗钙土>草甸土>暗棕壤;全氮:黑钙土>黑土>栗钙土>草甸土>暗棕壤;全磷:栗钙土>黑土>暗棕壤>草甸土>黑钙土。在所有典型土壤中,全钾和机械组成在土壤剖面层次上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移位的方法将5种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置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4.5)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1.5)条件下,探究了气候-有机质-施肥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T4.5条件下农田黑土中纤维素酶活性要高于MAT1.5;随有机质含量升高,纤维素酶活性在MAT4.5条件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施肥能明显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且在MAT4.5条件下增加幅度较大,而在MAT1.5条件下却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MAT4.5条件下β-葡糖苷酶活性略高于MAT1.5条件下的活性,其活性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增强;施肥能提高各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中β-葡糖苷酶活性,在MAT1.5条件下提升幅度较大。方差分析表明气候-有机质-施肥的主效应对土壤纤维素酶与β-葡糖苷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但是交互作用只对纤维素酶整体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油杂2号采用不同密度,不同的NPK施用配比正交试验研究,低密度高NPK处理产量最高,低密度低NPK处理施肥效益最高,肥料投产比效益最显著。P肥施用增产效果显著,千粒重与施N量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