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氮和磷是磨盘山水库水体非点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根据汇入水库的支流水体中TN、TP的历年实际监测结果,可以模拟虚构历年水库水体中TN、TP的浓度,并以此作为灰预测所需数据,运用灰色模型预测水库水质TN、TP的变化倾向。经4种检验证明,建立的GM(1,1)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浓度接近。从利用单一的GM(1,1)模型和GM(1,1)模型群预测比较可以看出,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从而避免由于信息不稳定性在单一灰色模型所造成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由人为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草馒质量下降及土壤退化和沙化等。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并对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工作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透水沥青路面对路面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型路面材料对路面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对哈尔滨嵩山路路段路面径流排水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透水沥青路面对径流污染因子COD、SS、浊度、Pb、Zn均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有效空隙率范围为12.1%~23.0%。掺混陶粒率为40%的透水沥青路面对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明显优于纯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4.
污泥土地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有机质等肥力成分,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污泥和污泥堆肥的土地施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以及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质,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限制其大规模农田利用的重要因素。污泥和施污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可以用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文章概述了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方法及污泥土地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在施污土壤中分布及被大豆植株的吸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施污剂量分别为10、30和60mg·hm-2的土壤,采用修正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分步提取并分析Pb,Cd,Cu,Zn的不同形态。利用高压密封消解技术和ICP-MS分析Pb,Cd,Cu,Zn在大豆器官中的分布及其转移、富集特征。施污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Cu,Zn元素的含量基本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4种重金属在弱酸性土壤中残渣态含量比例的高低依次为Cu>Zn>Cd>Pb。与土壤中稳定性强的Cu相比,在污泥农田利用时更应注重土壤中过量的Pb和Cd被植物的吸收利用。大豆植株的不同器官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其在大豆器官中含量Pb,Cd为:茎叶>根>籽粒,相反Cu,Zn为:籽粒>根>茎叶。大豆对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系数高低顺序依次为Cd>Cu>Zn>Pb。  相似文献   
6.
扎龙湿地水质变化趋势的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早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水质的恶化正在引起科研界的关注。以东升水库、吐木可小桥、哈塔桥三个主要点位近几年来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较为流行的Matlab软件和GM(1.1)模型对扎龙湿地未来几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扎龙湿地三个主要点位的水质变化是CODMn和BOD5呈上升趋势,而TN和TP则呈下降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尔科夫模型下的乐清湾湿地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采用1993年、2003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对乐清湾湿地进行了景观时空变化研究。通过对两期影像进行的景观类型提取,确定了景观时空变化的初始矩阵和概率矩阵,建立了马尔科夫模型,并对研究区域未来景观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研究预测区域景观动态变化的可行性。对乐清湾湿地的未来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1993—2003年的干扰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湿地景观急剧减少,但人工湿地景观中的水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非湿地景观中林地大幅度减少,而建设用地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干扰是乐清湾湿地景观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RS与GIS的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3年和2003年二期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在RS和G IS技术支持下,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生态效应指数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间,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滩涂和耕作用地景观面积减小,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增加,湿地景观向非湿地景观转化趋势明显;湿地景观整体趋于破碎化,景观连通性下降;优势景观的优势地位下降,景观的均匀度上升。近10 a来乐清湾湿地景观类型的转化导致该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乐清湾湿地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潜在威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能够干扰机体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呈现潜在的威胁。文章介绍了环境样品中某些主要类型EDCs的浓度水平,并简要地讨论了EDCs的环境暴露对人类在生殖能力、癌症的发生和甲状腺几个方面健康影响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施污土壤与污泥中Cu、Pb、Cd、Zn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限制其大规模农田利用的重要因素。施污土壤和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研究可以用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用修正BCR三步连续提取法进行分步提取研究了污水污泥和施污后的西红柿地土壤中Cu、Pb、Cd、Zn的形态分布状况。施用污泥堆肥10t hm-2后的土壤中Cu、Pb、Cd、Zn的全量与各种形态含量无明显增加,Cu、Pb、Zn含量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中Cu的各种形态分布关系是: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可交换态和弱酸溶解态,Cu在土壤中的存在是以最稳定的残渣态为主。堆肥污泥与干化污泥相比,残渣态Cu的比例明显增加。土壤中Pb的各种形态分布关系是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但可氧化态的分布比例最小。土壤中Cd的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各占据相等的含量,但可氧化态Cd的含量几乎为零。Zn在土壤中的各种形态分布关系是:可交换态和弱酸溶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残渣态,Zn在土壤中的存在是以最易迁移的可交换态和弱酸溶解态为主。这些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相对稳定性顺序为:Cu>Pb>Cd>Zn。Zn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要远高于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