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铁岭凡河稻田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铁岭凡河稻田土壤有效中量、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土壤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锰受地形、母质、灌溉和土壤物理、化学过程的长期影响,具有显著的方向性空间变异和自相关特征,其最大相关距可达500m左右。这一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主要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其区域分布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辽宁省耕地土壤钾素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于 1 993~ 1 997年在全省 1 3个市的 32个县(市、区 )采集了有代表性的主要耕地土壤样本846份。利用ASI法分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并绘制出辽宁省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图。这是我省第 2次土壤普查以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第 1次进行土壤速效钾分析化验工作 ,将为辽宁省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1 土样的采集根据全省第 2次土壤普查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 ,按每 3333hm2 取一个土壤样本 ,不足 3333hm2 的土类不取样的原则 ,共采集了 846份抽查土样。旱田取 0~ 2 0cm、水田取 0~…  相似文献   
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比施磷酸二铵 尿素处理增产水稻14.6g/盆,增产率14%,达极显著水平;增施钾肥有助于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空秕率;而钾肥分期施用有明显的肥效,比复合肥一次作基肥处理增产7.4g/盆,增产率6.2%,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本试中,在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锌和稀土对水稻均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元素配施对玉米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盒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此土壤条件下,施钾和微量元素对根系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有效地防止早衰,使其活秆成熟;硫酸锌和稀土对植株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三元素复合肥配施复合微肥效果最好;钾能促进氮从根系往植株体运输,稀土不利于氮素向籽实转移,锌和复合微肥对氮的吸收无明显作用;各种微量元素对磷的吸收无明显影响;氮磷肥有助于钾的吸收和运输;ZnSO4和稀土可能延迟钾的吸收,随着生育时期的延迟,植株和根系的含钾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5.
自 1 98 8年以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统一协调下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参加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加拿大钾磷研究所驻北京办事处 )牵头的中加国际合作项目。自那时起持续至今已达 1 5年 ,本文力图对这一长期研究工作在辽宁省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概括的总结。1 988年 1 1月 ,加拿大国际发展署 (CIDA)项目官员K .F .Nielsen博士访问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揭开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参加中加国际合作项目的序幕。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 ,原定于 1 989年由中加两国政府间签定的协议未如期…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稻田土壤供钾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测定,辽宁省水稻土速效钾、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均以盘锦、营口地区的盐渍型水稻土为最高,其次是东港地区盐渍型、淹育型和潜育型水稻土以及铁岭地区淹育型水稻土,最低的是沈阳地区淹育型水稻土。各地区水稻土的供钾强度(Ⅰ)、供钾容量(Q)以及供钾缓冲力(Q/I),均按上述地区顺序依次递减。出现这些差异,是由于土壤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类型、钾肥用量、灌溉水水质以及土壤基本性质,诸如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值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盘锦、营口稻区水稻土在这几方面都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玉米钾肥长期定位试验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93年到2002年,在沈阳市东陵区草甸土上持续了10年的玉米钾肥定位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即CK(不施肥)、NP(N300kg/hm2和P2O5150kg/hm2),NPK1(NP+K2O112.5kg/hm2),NPK2(NP+K2O225kg/hm2);4次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总的趋势是NPK2>NPK1>NP>CK,试验区草甸土对玉米的供钾能力接近90%,施K2O113kg/hm2即可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在玉米成熟期,籽粒含钾量最低,茎秆含钾量最高,约为籽粒含钾量的3~5倍,并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叶含钾量居中。钾素平衡分析结果指出,在无肥对照区和只施NP区,玉米地上部分移走的土壤钾素K2O累积分别达到847、1011kg/hm2;当施低量钾时(K2O112.5kg/hm2),土壤钾仍未平衡,只有在施高量钾时(K2O225kg/hm2),才使土壤钾得到补充并有盈余。土壤测试结果显示,不施钾的CK区和NP区0~20cm及20~40cm土壤速效钾明显下降,而施钾处理则有所增加;土壤缓效钾与速效钾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没有速效钾显箸。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本研究基于土壤调查获得大量土壤剖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研究河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河北的土壤养分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土壤采样提供参考,减少采样成本。【方法】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变异函数为工具,初步分析了河北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应用普通克立格法和回归克里格法进行插值, 得出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格局。【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15.25 g/kg和1.23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0.73和0.63,属于中等强度变异。经对数转换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符合正态分布。选择球状模型作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块金值/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1.8%和1.2%,有机碳和全氮的块金系数均小于25%,表明有机碳和全氮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的尺度范围不同,分别为50.400 km和59.200 km。研究区的有机碳总体空间分布规律是有机碳在北部较高、南部较低,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趋势相似,但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较全氮明显,这种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环境因子、 土壤质地、 土壤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的影响,其中环境因子中的气温和海拔对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较大。通过比较普通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的预测结果,回归克里格能较好地反映东南部有机碳和全氮较低地区的局部变异外,对于西北部的山区也能更好地反映碳、 氮与地形及气候等因素的关系。【结论】河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较为类似,受地形地貌、 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比较普通克里格法和回归克里格法的空间预测结果,回归克里格法可以消除环境因子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空间预测结果,因此建议使用回归克里格法进行预测,以期获得一个更为准确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