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成果的分析,比较了物理、化学和植物三种净化方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差异。总结了当前植物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所存在的实验方法缺陷和研究问题盲区,指出了室内盆栽植物在实际选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探究植物在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的应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贾陈忠  秦巧燕  姜婷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07-207,209
比较钼锑抗分光光度法与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对实际水样中磷的测定,分析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在其测定线性范围内,2种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无显著差异。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0.01~0.6mg/L,加标回收率为98.5%~105.0%,平均回收率为99.63%;孔雀绿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0~0.3mg/L,回收率98.8%~101.67%,平均回收率为99.98%。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原理,探讨了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山西省2005—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ARIMA模型预测了山西省未来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山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一直大于其生态承载力,水资源供给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年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最高为朔州市0.372 hm2/人,最低的为长治市0.184 hm2/人;(2)山西11个行政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中,除了太原市外,2005—2015年都以农业用水为主,其次为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占有比例较为稳定,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占总用水生态足迹的比例有小幅提升;(3)结构效应是促进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效应为第二重要因素,人口效应对于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贡献度比较低,技术效应是抑制山西水资源生态足迹过快增长的关键因素;(4)运用ARIMA (2,2,3)模型预测了山西省水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未来5年山西省水生态足迹仍将继续上升,但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在2019年后开始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活性污泥对含铬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Cr(Ⅵ)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10 min内达到平衡;pH值在6~7、温度在20~25℃时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热电厂附近大气、树叶和土壤中氟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热电厂附近不同采样点大气、土壤和不同树种叶片的含氟量,研究了大气、土壤含氟量与植物叶片含氟量间的关系,探讨了氟污染的来源及转化.结果表明:沙市热电厂周围存在一定程度的氟污染,主要来源于热电厂废气排放和煤灰飘散;不同距离、不同树种叶片含氟量有明显的差异,叶片氟积累量与大气中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及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化学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荆州市存在一定程度的颗粒物污染;5个采样点的污染程度依次为:沙市热电厂>沙隆达广场>荆州东门>长江大学西校区>荆州郢都自来水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存在确定数量关系,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 PM10在TSP中的分担率为41.7%~65.4%;土壤风沙尘对TSP的贡献较大,机动车尾气尘和煤烟尘对PM10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水环境的有机污染影响,对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样进行分析,探讨垃圾渗滤液对其周边水环境的有机污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检测出137种有机物,相对含量0.31~10.71,平均相对含量2.22;主要包括酚类、胺类、含氮杂环类、杂环芳烃类等难降解有机物,其中醇类有机物含量最高;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明显污染,填埋场附近地表水、上层滞水、潜水以及承压水中均发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值得注意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普遍存在于各种水样中。此外,随着填埋场地下水流向的迁移,其中有机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这是垃圾渗滤液成为地下水污染源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光催化处理过程中渗滤液的二次污染,有必要深入探讨垃圾渗滤液中DOM不同组分的光催化转化机制。研究了UV-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不同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UV-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色度、COD和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7%、75%和60%;处理过程中,BOD5/CODCr持续升高,由垃圾原液的0.092提高到72h光催化处理液的近0.4,说明光催化氧化处理大大改善了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渗滤液中DOM组分比例依次为:HOA〉HON〉HIA〉HIN〉HOB〉HIB;在72h处理液中依次为HIA〉HOA〉HIB〉HIN〉HON〉HOB;除HIA外,DOM其他组分在处理过程中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各组分下降到20mg/L左右时,趋于稳定;HIA组分含量变化很小,说明HIA难以光催化降解,是制约光催化氧化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基于水足迹理论分析了山西省及其各行政区2007-2016年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探讨了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山西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近十年来山西省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其中运城市水足迹值最高,阳泉市最低。全省多年人均水足迹平均值为731.22 m~3/人。②水足迹结构在研究时限内基本稳定,农业水足迹占比一直保持在90%左右,工业用水小幅下降,生活、生态用水小幅上升。③山西省水资源自给率水平非常高,平均值为98.97%。除太原市外,其他地区水资源自给率均保持在97%以上。④山西省水足迹经济效益由2007年的28.13元/m~3上升到2016年的43.23元/m~3,各行政区10年间水足迹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⑤10年间山西省各行政区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均大于1,整体水资源压力指数由2007年的1.96上升到2016年的2.24,说明山西省水资源利用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且地区差异明显。⑥山西省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之间除2013年、2014年外均表现为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