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南麦区是我国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以套作小麦为主体。针对区域生态生产特点设计研制了ZB-4、ZB-5型带式播种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集成了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比传统人工挖窝栽培省工87.7%、节本18.4%、增产57.4%、增效420.0%。此项技术达到预期效果的技术要点是,坚持规范轮作,选准对路品种,掌握适宜播期,选择适宜机型规范播种,科学用肥、足氮增磷,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群体密度对夏玉米穗下茎秆性状及抗倒伏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5个密度处理,2015~2016年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区夏玉米穗下茎节性状和抗倒伏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增加,穗下由基部向上第2~5节节长增长;第3、5节7.50万株/hm~2密度处理较4.50万株/hm~2分别增加了19.04%、13.93%(2015)和22.84%和26.76%(2016);第6~8节变化不显著,穗下各节节粗变细。节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倒伏率与茎秆节间直径、茎秆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植密度、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第3~5节和第8节(穗下第1节)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相关系数为r=0.96**。  相似文献   
3.
以牛蒡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牛蒡子产量的影响,为中药材牛蒡子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高。单因素分析表明,肥料增产效果依次为磷肥>氮肥>钾肥;边际效应分析表明,磷、氮肥对牛蒡子增产作用显著,钾肥对其产量影响不显著。同时,牛蒡子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因此,获得理论高产量时对应施肥方案为氮肥19.13 kg/亩、磷肥13.55 kg/亩、钾肥12.76 kg/亩。优化后,牛蒡子获得高产时的施肥方案为氮肥16.45~17.48 kg/亩、磷肥12.45~13.06 kg/亩、 钾肥6.32~9.68 kg/亩。  相似文献   
4.
实现小麦高产增收的三大关键技术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确保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省小麦历史最高播种面积接近2800万亩(1998年),最高总产近700万t(1997年)。但自1997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中江县水稻螟虫种群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10年对中江县水稻螟虫种群变化特点的总结分析表明,水稻螟虫总体发生呈上升趋势.但是.自2005年开始其种群组成比率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二化螟占优势变为二化螟、三化螟并重.引起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短于153 d的水稻品种大面积种植,使其始穗期与三化螟卵孵化盛期吻合,适宜蚁螟钻蛀为害.其次是由于防治不力,导致防效差、大量杀死天敌,使天敌失去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西南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南地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该区机械化水平低,播种质量差,产量不高不稳。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表明,2BJ-2型播种机和2B-4、2B-5型播种机体型小、重量轻,由人力或微耕机驱动,方便在丘陵旱地转运和作业。与传统播种技术稀大窝处理相比,机械播种的效率大幅提高,播种成本降低50%以上,产量提高4.8%~45.0%。小型播种机尤其是2B-4、2B-5型播种机在西南丘陵旱地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结缕草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结缕草种子的催芽效果 ,通过对出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 ,各处理方法均能比对照极显著地促进发芽。其中 ,以浸种后拌砂包装日晒夜露和浸种发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29个乡镇500个土样的有机质和全氮的检测发现,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为7.48 ~ 43.05 g/kg,平均为18.53 g/kg,主要处于Ⅱ级丰富水平和Ⅲ级中等水平,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27.4%.全氮含量为0.55~2.55g/kg,平均为1.27 g/kg,含量主要处于Ⅱ、Ⅲ和Ⅳ级,各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9.8%、21.6%和22.4%.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9,线性回归方程为TN =0.0530M +0.29,换算系数0.046~0.103,平均0.070.  相似文献   
9.
四川油菜NPK吸收利用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四川地区油菜对NPK吸收规律及常规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方法]在四川德阳和中江设常规施肥(C1)和不施肥(CK)的大田试验,研究其油菜整个生育内不同时间段对NPK的需求和当地常规施肥条件下肥料利用率、养分收获指数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油菜移栽后120-200d对养分需求量大,但此时C1土壤中有效N、P、K含量已基本接近CK处理,肥料养分在120d前已基本释放完,仅依靠土壤中的养分给予油菜后期生长,影响油菜产量与品质;中江和德阳试验点油菜的肥料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9.45%和25.86%,同时C1虽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与CK相比提高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四川地区目前油菜种植的施肥方式或施肥种类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 -2011年,分别在田同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甲柳·三唑酮和立克秀拌种对小麦出苗和病虫害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拌种均会导致小麦出苗廷迟、出苗率和生长速率下降.甲柳·三唑酮拌种浓度增大,对出苗抑制作用增强;立克秀拌种浓度增大,出苗受抑制变化不明显.2种药剂混合拌种对出苗的抑制作用大于单药剂拌种.甲柳·三唑酮拌种可以显著降低虫咬死株率,立克秀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白粉病的防控效果不佳.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拌种剂,同时采用正确方法拌种对于小麦正常出苗和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