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标准检测蔬菜生长周期的各个数据,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关键,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农户只有采用科学的绿色防控手段,才能推动蔬菜种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探讨了绿色防控科技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2.
蔬菜病虫害防治中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以及降低环境污染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农药利用率,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要减量增效。下面将对农药利用率的内涵进行介绍,并分析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时造成药液严重流失、农药利用率低的原因,分别从农药、施药器械、植株冠层结构、叶片表面生物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来浅谈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实现农药减量增效,蔬菜病虫害防治能够科学施用农药。  相似文献   
3.
北方冬季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菇房内由于温度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菇房内上下层温差较大,严重影响了菇架下层产量。试验对常规菇房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没有改造之前的菇房上下菇架间温湿度有差异,改造后具有相对一致性,下层菇床产量基本与上层相当,提高菇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冬季杏鲍菇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模式,增加有效供给,近年来,济源市农业部门瞄准精准扶贫,引导山区农民,利用王屋山区远离污染、夏季气候相对冷凉的优势,大力发展丘陵山区露地蔬菜生产,形成了以王屋镇罗庄村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种植面积达333.5余hm~2的生产基地,实现667 m~2年均收入1.5万元,产值7 500万元,引起了河南省革命老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验1号、试验2号、通丰3种不同叶面肥,在美国4094和法国冬玉2个西葫芦品种上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同对照处理相比,3种叶面肥对2个西葫芦品种的坐果率均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可提高产量,尤以试验2号的增产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并可明显降低西葫芦的发病率,其中喷施通丰的处理2个西葫芦品种的发病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8.81和9.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南瓜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时期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香栗南瓜的花蕾为材料,用醋酸洋红染液压片法制片,在DMXY型生物数码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发育情况,并探讨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时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以花蕾纵横径比作为判断南瓜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标准是比较科学的,当花蕾纵横比为1.9~2.1时,花粉基本处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纵横比为2.1~2.2时,为花粉发育的二分体时期;纵横比为2.2~2.4时,为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纵横比为2.4~2.6时,为花粉发育的单核期;纵横比2.6以上时,基本为花粉发育的后期.  相似文献   
7.
以"红香栗"、"黄狼"、"蜜本"南瓜为试材,对花后果实1~8周期间己糖、蔗糖、β-胡萝卜素、淀粉及五碳糖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蔗糖、β-胡萝卜素、淀粉含量均增加,但不同阶段各品种增加幅度不同;己糖总量下降,但在果实成熟前又稍有上升;部分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平原地区番茄种植存在空档期,每年的7—10月之间都需要高山地区供应番茄。但高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雨期较长,空气湿度较大,番茄病害增多,若是采用露天种植的方式,一旦遇上时限较长的雨期,就会造成严重的病害损失,以至于影响收成,出现亏损。因此,在高山地区采用大棚番茄避雨栽培技术是防止病虫害发生,提高番茄的质量,促进番茄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有机态氮对水培生菜的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深液流技术条件下有机态氮对水培生菜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在生菜收获前12 d,有机态氮替代20%的硝态氮相对于对照的完全无机氮源,可以明显提高生菜产量、改善品质,并能显著降低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收获时,尿素单一替代处理的生菜地上部单株鲜重最高,达61.96 g;尿素单一替代处理的生菜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2.16 g.kg-1;混合氨基酸替代处理的生菜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5.07 mg.g-1;混合氨基酸替代处理的生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 763 mg.kg-1,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保水措施对砂质潮土的保水效应、微生物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土壤改良及小麦产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黄淮海平原麦-玉轮作的典型砂质潮土区,设置常规耕作无保水措施的对照(T)、秸秆还田(TS)、生物炭还田(TB)、秸秆与生物炭配合还田(TS+B)和秸秆与保水剂配合还田(TS+W)5种田间保水措施。结果表明,与T相比,4种保水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分蘖期土壤含水量,其中TS+W含水量最高,0~20 cm土层增加21.9%,20~40 cm土层增加69.4%,随着生育期延长,保水效果逐渐降低;与之相反,TS+B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期提高18.8%,成熟期提高32.6%。在小麦分蘖期,0~20 cm土层各处理间微生物量碳无显著差异,与T相比,TS、TB和TS+W处理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分蘖期增幅最大的是TS,提高量为212.7%,灌浆期增量最大的是TS+W,提高31.6%。各处理小麦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TS+W产量提升31.4%,其中仅TS+W与T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性状、微生物量碳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水分含量是砂质潮土生产力低下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影响小麦产量。4种保水措施均不同程度改善砂质潮土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和作物产量,其中秸秆和保水剂配合施用对砂质潮土小麦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