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选取宜春市宜丰、樟树、上高三个试验点,通过与常年(2012~2016年)同期平均值对比,分析了宜春市2017年6月21日~7月2日持续强降水过程对早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的过程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过程降水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显著下降上;抽穗灌浆期间的持续强降水显著延迟了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生育进程,使全生育期延长了4~8 d。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选用‘长林40 号’和‘赣兴48 号’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5 个不同收获时期,结合积温、特殊天气等主要气象因素,分析不同采摘期下不同地区2 个油茶品种各自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茶果的逐渐成熟,‘赣兴48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整体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鲜果含油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在10 月28 日达到最大,而‘赣兴48 号’在10 月23日达到最大;2 个油茶品种鲜果含油率均在10 月23 日为最大;随着积温的升高,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总体也呈升高趋势;冰冻和采摘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对茶果油脂的积累均有显著不利影响。综合试验数据得出,霜降前后2天且天气状况适宜的时间段为油茶果采摘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直播早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播期对直播早稻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常规籼稻中早35和中早39为材料,利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不同播期直播早稻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逐渐减少,抽穗后积温逐渐增加。成苗率随分蘖前日平均温度升高而增加,成苗率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系数为0.83以上的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呈系数为0.72以上的显著正相关关系。随播期推迟,茎叶干物质向子粒输出转化逐渐减少,单株和单位面积茎叶干物质输出转化与抽穗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单株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量随积温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在水稻直播生产过程中,提前播种,保证一定基本苗,协调好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和转化,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播种量的双季机插早稻均匀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机械化栽插是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当前水稻机械化栽插过程中存在漏蔸、均匀度差等问题,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存在影响。本研究以籼型常规稻中嘉早17为材料,在不同播种量(50、70、90、110g/盘)条件下设置机插和手工均匀栽插(模拟机插)2种处理,研究机插均匀度对早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工均匀栽插相比,机插处理漏蔸率高、单株苗数变异大、群体均匀度差,导致成穗率低、穗数减少、群体截获光的能力下降、物质生产量减少,产量明显降低。但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群体的机插均匀度提高,与手工均匀栽插处理的产量差距缩小。综合两年产量数据来看,当播种量增加至90g/盘以上时,机插处理的产量并未显著增加,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机插条件下水稻群体田间分布的均匀度是影响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加早稻用种量并提高机插的田间均匀度有利于促进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持续低温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充分挖掘早春气候资源,确定早稻直播适宜温度,针对早稻品种中嘉早17,利用智能气候箱,开展不同催芽程度下、不同低温处理及其持续时间对水稻出苗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或其持续时间的延长,不同催芽程度水稻芽期单株茎叶干质量、株高、第一叶长和成苗率等生长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下降,其中,芽谷成苗率下降幅度更为显著,而破胸较芽谷表现出更强的耐低温性;芽期单株茎叶干质量、株高、第一叶长与水稻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综合考虑成苗率、成苗素质以及光热资源利用率等因素,生产上可在气温稳定通过10℃时以破胸程度进行直播,播种量较12℃增加3.4%~6.4%。  相似文献   
6.
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晚稻品种五优308为材料,针对双季机插稻生产中存在的前期发不起、中期控不住、后期穗小苗弱影响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每穴苗数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和每穴苗数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机插早晚稻均以中氮高苗组合(早稻N12D5,晚稻N13D4)产量最高,早稻为8.12t/hm 2,晚稻为9.62t/hm 2,但与低氮高苗组合(早稻N10D5,晚稻N11D4)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吸收利用率早晚稻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每穴苗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早稻氮素吸收利用率以N10D5处理最高,晚稻虽以N13D4处理最高,但与N11D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所表现出的趋势基本和产量一致。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单株苗数,可使早稻比当前习惯施氮量减少16.7%,晚稻可减少15.4%。早稻氮素利用率提高10.66%,晚稻提升1.99%。由此可见,合理地增加每穴苗数和降低施氮量既可以获得足够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高产,又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宜春市夏季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中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是影响中稻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宜春市10个区县近30 a(1990~2019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气温观测数据和近16 a(2004~2019年)的中稻结实率数据,研究宜春市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中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稻结实率与6~8月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及连续最长高温日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宜春市1990~2002年高温年少发生,2003~2019年高温年多发生;(3)近30 a宜春市6~8月高温日数总体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7月下旬最多;(4)宜春市夏季高温热害分布具有西轻东重、北轻南重的特点,其中以樟树、丰城等东南部地区最易受高温热害的影响,而铜鼓、靖安等西北部地区发生高温热害的风险最小,这与中稻结实率分布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直播早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直播早稻从播种至苗期生长受低温胁迫的反应,以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及处理时间对不同催芽程度和不同日龄秧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催芽程度为破胸的较芽谷(芽半长)的种子更耐低温。在温度10℃以下处理2 d以上时,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催芽程度为芽谷的较破胸的种子出苗率下降更显著;秧龄越小耐低温能力越强,当温度降至6℃时,幼苗基本停止生长。受低温胁迫的影响,地上部丙二醛(MDA)含量随秧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温度越低变化越明显;脯氨酸含量随秧龄增加逐渐减少,秧龄越小含量越高。说明低温胁迫条件下,催芽程度为芽谷的较破胸的种子对低温更敏感,大秧龄较小秧龄更敏感,可为进一步指导双季早稻直播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明确双季早稻安全播种期及春季气候资源变化规律,是提高早春气候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江西省79个国家气象站过去30a(1992−2021年)2月1日−4月30日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系统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不同区域不同育秧方式双季早稻50%保证率和80%保证率安全播种期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992−2021年江西省2−4月平均气温和候平均气温呈显著逐年上升趋势,2−4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055℃·a−1,候平均气温升高极显著时段主要集中在2月第5、第6候,3月第4、第5、第6候及4月第1候。近30a来,江西省双季早稻覆膜旱育秧、覆膜湿润育秧和直播3种育秧方式安全播种日期均呈显著提前趋势,且提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覆膜旱育秧>覆膜湿润育秧>直播。与传统播种日期相比,覆膜旱育秧赣北赣中可提前至3月上旬后期,赣南可提前至3月上旬前期;覆膜湿润育秧赣北维持3月下旬后期的传统播期或提前至3月下旬前期,赣中赣南可提前至3月中旬后期;直播方式下赣北赣中可提前至清明前2~3d,赣南可提前至3月下旬后期。  相似文献   
10.
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11月中旬~2019年3月下旬,宜春市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达4个月之久的阴雨寡照天气,给油菜生产造成较严重的危害,油菜生育进程迟缓、长势瘦弱,渍涝害与病害风险高。后期应加强油菜田间的排水、防病、追肥、去草等管理工作,以有效降低油菜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