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水仙碱处理油菜离体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秋水仙碱对5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10-80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16-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用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48h,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37.10%-90.12%,平均为65.44%。50mg/L处理48h的8份材料是48.72%-97.81%,平均88.86%。100-800mg/L处理16-48h的试验,多数加倍率在90%-100%之间。但该处理药用量大,费用高,而且对小孢子毒性大,胚状体再生率低。试验还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二倍体植株所产生的花一般均能结籽,带有不孕花的嵌合植株极少。用秋水碱处理水孢子再生的植株的根或芽所产生的二倍体植株多是可孕和不孕花共生的嵌合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单株种子很少,难以达到遗传和育种所需的群体量。  相似文献   
2.
诱变技术在芝麻品种改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离辐射或化学诱变剂改良芝麻栽培种的研究已在很多国家进行,且成效显著。至今,已发现了有限花序的突变体,以及培育出矮秆、节短、早熟、宜于密植和机械收割的品系;获得了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突变体,并育成高产品系或品种;通过诱变还能出现高油分、高亚油酸的突变体;利用γ射线和EMS可以诱发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离体诱发甘蓝型油菜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试验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小孢子胚状体培养物的有效浓度和适宜时间进行了初步探索。用0.2%和0.25%EMS处理3~5h,92.B10品系出现了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D083中产生了窄叶和皱叶不育株。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子叶高效快速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以及预培养等条件对芽再生的影响.将子叶在含1mg/L 2,4-D和1mg/L BA的MSB5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转入芽分化培养基,可明显提高芽再生频率,再生周期也可缩短三分之一,但延长预培养时间则导致再生频率下降.实验中10个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品种的平均再生频率达81.9%,其中9个品种的芽再生频率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8.9%.  相似文献   
5.
芝麻野生种与栽培种的交配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野生种(S.schinianum)和栽培种(S.indicum L.)宜阳白、中芝5号、鄂芝1号和中芝7号为亲本进行了正反杂交。以栽培种作母本,一次授粉和重复授粉均不能产生种子。以S.schinzianum作母本则产生秕种子,重复授粉提高秕籽率,但这些秕种子于土中不能发芽。离体培养授粉后8天的幼蒴仅野生种作母本的组合产生了小植株、植株的形态特征与野生种相似。  相似文献   
6.
以相对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RDI)为指标,比较了三轮半姊妹(HS)家系和全姊妹(S1)家系的油菜菌核病抗(耐)性水平。病圃诱发(菌丝体喷雾)条件下,HS家系群和S1家系群的平均RDI为116.8~172.2,家系间RDI变幅为40.2~408.5。在96HS和96S1家系群中分别有30.6%和39.0%的家系RDI小于100,其中有些家系的病情指数仅为抗性对照的40%。单株表型选择可为选择提供较大的变异基础,但以HS和S1家系病害鉴定为依据的选择,能更为显著地改善群体抗性水平。相同年份田间和病圃条件下的RDI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年度间RDI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芝麻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不稳,品种抗性不强,尤其是耐渍性不强,受渍后引起或加重病害,导致减产或失收。因此,选育新品种的目标应该是抗性强、适应性广、稳产、高产、优质。在常年,抗性与当前大面积种植的中芝7号相似,增产5%以上,含油量55%以上;在灾年,其耐渍性、抗病性(主要是茎点枯和枯萎病)、耐旱性比中芝7号强,  相似文献   
8.
芝麻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是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短日性作物,在我国由于长期的生态同化,形成了具有一定长日性的类型。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横跨北纬28度多的范围内,均有相适应的品种分布。多年的整理研究工作为芝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种质,并整理出一批品种供生产利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石淑稳  吴江生  牛勤思 《核农学报》2007,21(1):17-19,43
用紫外线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离体小孢子进行照射0-60s。未经照射的对照和已照射的小孢子于NLN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照射20s和60s对胚状体的再生没有影响,照射40s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和X射线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甘蓝型油菜初花期植株和X射线辐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发育到单核晚期至二核早期的花蕾后,分离小孢子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和植株,探讨了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的剂量和诱变方法.结果表明,γ射线对油菜离体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均有很大的抑制作用,15Gy和40Gy处理平均每花蕾小孢子的产胚量分别是0.574和0.268个,40Gy可作为小孢子诱变的参照剂量.X射线对4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状体再生也有影响,40Gy处理平均每蕾小孢子产胚4.086个,80Gy处理为0.834个,120~200Gy处理下降到0.021~0.019个,120Gy以上的处理剂量严重阻碍了小孢子胚的发生.采用X射线80~120Gy较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