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红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红花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通过对云南红花的分布、种质资源类型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资料分析和综述,总结了红花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优异红花种质资源的现状、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综合利用及取得的科技成果等方面。分析表明,云南红花仍然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杂交育种和药用红花研究,为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红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E)决定作物在多生态环境中产量性状的稳定性,研究红花G·E互作效应对花瓣产量稳定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7个红花品种,4个试验点,3次重复,测定各品种花瓣产量,运用AMMI模型对红花品种的基因型、环境及G·E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基因型、环境及G·E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型占总变异的15.94%、环境效应占16.29%,G·E互作效应占47.64%,表明G·E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主成分计算出基因型稳定性参数(Dg),顺序为‘YN1805’‘YN2057’‘YN512’‘YN495’‘YN1959’‘YN2527’‘弥渡红花’(CK)。运用AMMI模型有效地解释了红花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和G·E互作效应。根据产量、稳定性参数及AMMI模型分析结果,高产而又稳定的品种有‘YN1805’和‘YN2057’,高产而又不稳定的品种有‘YN512’和‘YN1959’,不高产也不稳产的品种有‘YN495’、‘YN2527’和‘弥渡红花’(CK)。在红花生产中,应选用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无性繁殖困难问题,以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对外植体消毒方法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启动培养最佳的消毒处理方法为20%浓度的84消毒液处理20 min;(2)激素6-BA以及TDZ对‘北林雄株1号’叶片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再生系数的影响显著,NAA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影响不显著,对再生系数的影响极显著,筛选出‘北林雄株1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2 mg/L 6-BA+ 0.1 mg/L NAA+ 0.005 mg/L TDZ;(3)激素6-BA、NAA以及ZT对‘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率和再生系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筛选出‘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05 mg/L NAA+ 1.2 mg/L ZT。‘北林雄株1号’与‘北林雄株2号’高效叶片再生技术体系建立,为该品种的规模化无性繁殖以及后续的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螯合剂(EDTA)协同外源激素(IAA、ABA)对蓖麻富集Cd的强化效果,以期提高蓖麻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方法】以滇蓖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螯合剂(EDTA)和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施用对Cd污染土壤的蓖麻株高、地下部分干重、地上部分干重、Cd吸收及土壤Cd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IAA或ABA均能促进蓖麻的生长,使其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8.35%和5.79%,单独添加EDTA能够抑制蓖麻的生长,使其生物量较对照减少22.30%。EDTA和植物激素单施与配施对蓖麻各器官Cd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单施EDTA、IAA及EDTA与IAA、ABA配施均显著提高了蓖麻体内的Cd含量及积累量,其中表现最好的为EDTA与10 mg/kg IAA配施,其根、茎、叶的Cd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5.90%、76.15%和524.74%,蓖麻整株的Cd积累量较对照提高329.63%。施用EDTA和植物激素对蓖麻各器官Cd的转运系数也有不同影响。EDTA、IAA单施及EDTA与IAA、ABA配施均可以提高蓖麻对土壤中Cd的...  相似文献   
5.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红花耐旱机制及为选育耐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红花种质萌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干旱胁迫下10个红花种质萌发率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对红花种子萌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5%时,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因此本研究选用15%的PEG浓度鉴定红花种质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红花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重、子叶重等降低,胚芽生长受到抑制,干旱对不同种质的根长和根重的影响不一致。通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及隶属函数值对红花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BXY1465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材料,BXY512、BXY426、BXY1466以及BXY1859属于萌发期抗旱性中等的材料,BXY1805、BXY2527、BXY2110、BXY750以及WH0086属于萌发期抗性弱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红花高产,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密度、氮磷钾肥和品种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茎粗影响不显著,对百粒重、含油量影响显著,对其余性状影响极显著;氮肥对株高、含油量影响不显著,对茎粗、果球着粒数影响显著,对其余性状影响极显著;磷肥对单株及小区花瓣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株高、茎粗及含油量影响显著,对其余性状影响极显著;钾肥对株高、果球着粒数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影响不显著,对其余性状影响极显著;品种对所有性状影响极显著。通过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综合平衡分析比较,在云南红花主产区采用1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40 cm×20 cm)、375 kg/hm2的施氮量、225 kg/hm2的施磷量、240 kg/hm2的施钾量以及选用品种云红三号的红花生产技术模式,可达到增产增效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适宜多基因型青杨杂种叶片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杨杂种全同胞家系内30个基因型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基因型及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杂种叶片分化的影响,筛选适合多基因型青杨叶片分化的广谱型培养基,为对青杨从群体水平进行遗传转化和多倍体诱导奠定技术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基因型、培养基、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杂种叶片分化的影响极显著。(2)筛选出适合多基因型叶片分化的广谱型培养基为MS+6-BA0.4 mg·L-1+NAA 0.05 mg·L-1,可满足56.7%的青杨杂种基因型叶片分化,分化率可达70%以上。研究认为:在对群体再生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通过广谱型培养基实现大多数基因型青杨杂种叶片分化体系建立,并通过特殊培养基解决特殊基因型的青杨杂种叶片分化体系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红花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通过对云南红花的分布、种质资源类型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资料分析和综述,总结了红花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优异红花种质资源的现状、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综合利用及取得的科技成果等方面。分析表明,云南红花仍然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杂交育种和药用红花研究,为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红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蓖麻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出苗至主穗成熟148、166天,在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993.55、2445.15 kg/hm2,较对照品种‘TCO-202’的种籽平均增产48.40%、21.27%。2014年参加全国蓖麻品种展示试验,‘A131’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二,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二;‘A133’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六,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茎和叶披有蜡粉,分枝多,穗子较大,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57.53%、56.66%)、高蓖麻醇酸(分别为86.52%、90.45%)、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蓖麻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对‘A131’和‘A133’的田间现场鉴定,定名为‘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省海拔在18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同时,也适宜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