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科学开展村庄类型识别,为江西省兴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为南方丘陵山区村庄类型识别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村域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CRITIC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兴国县村庄类型。[结果](1)兴国县村庄布局适宜性总体水平一般,以中适宜性等级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式递减”的分布特征;(2)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有待提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和各镇区驻地;(3)村庄布局适宜性与乡村振兴潜力耦合度较高,协调性有待提高,耦合协调度一般,初级耦合协调村庄最多;(4)将兴国县村庄类型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发展类、存续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5类。[结论]村庄布局与当地的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村振兴潜力与布局适宜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应针对不同村庄类型提出不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九江市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探究其影响因素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而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九江市为例,基于农业物资投入、稻田种植、农田土壤利用、畜禽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管理5类碳排放源测算2006—2020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LMDI模型探究影响因素,并采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21—2025年的变化趋势。[结果](1)九江市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先波动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趋势,碳排放强度在2018年有所上升,其余年份均持续下降,各类碳源的贡献度为稻田种植>农业物资投入>农田土壤利用>畜禽粪便管理>畜禽肠道发酵。(2)研究期间,各县(市、区)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呈“六升五降”的变化趋势,所有县(市、区)的碳排放强度均大幅下降,降幅均高于50%;碳排放总量的核密度曲线向右移动且趋于平缓,极化效应有所减弱。(3)农业经济水平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和劳动规模具有抑制作用,不同县(市、区)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4)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永修县、都昌县等8个县(市、区)农地利用碳排放在20...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探索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吉泰走廊典型浅山丘陵区吉水县为例,解译遥感影像(2000、2010和2015年)得到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基于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等指标,系统地分析了吉水县200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结构在地形梯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图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吉水县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整体呈"北耕南林"分布;2000—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了118.60 km~2,园地减少了94.56 km~2,耕地面积减少了44.15 km~2,耕地、园地、林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存在相互演替现象。(2)15年间,在低地形梯度上农用地被建设占用现象严重,其中89.27 km~2耕地被建设占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在坡向上无明显特征。林地分布指数随地形梯度的上升逐渐增大,园地上升了2个优势地形位。(3)1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度和均衡度最大值均出现在中低地形梯度上,且随地形梯度的上升逐渐显现优势度;同一地形因子上,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皆高于2000年和2010年。(4)平坡、低地形梯度区域土地利用图谱转换最为频繁,稳定型图谱在高地形梯度上具有分布优势,变化型图谱慢慢从地形平缓区域向地形起伏度较大、坡度陡的区域转移。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协调居民点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探索村庄规划的未来方向,以江西德兴为例,采用2020年最新的德兴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农村居民点图斑后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形态、规模和集聚性特征,选取地形、河流、道路、城镇、采矿用地和地质灾害6个驱动因素,以居民点面积和景观形状指数作为因变量,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原因分析,并将居民点按照优化方向分为4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点形态差异较明显,但多数连片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规模上呈大规模连片和小规模分散并存的状态; 且整体呈现“四主核多副核”的格局; 驱动因素中地形、城镇因素影响较大。基于此将居民点分为城乡融合、重点发展、调整提高和搬迁改造4种类型,分别给出不同优化策略,以期为江西省及全国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村庄规划提供参考,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多尺度下崇义县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差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耕地质量优劣既取决于质量等别高低,又与空间分布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多层次的耕地质量内涵与空间结构性特征是加强耕地保护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典型区域崇义县为例,运用Geoda、GS+等平台支持的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县级、乡镇级与村级空间尺度下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经济质量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崇义县耕地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耕地质量的Moran’s I值呈现自然质量(0.445) > 经济质量(0.406) > 利用质量(0.281)的特征;2)不同空间尺度下耕地质量具有多样的空间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缩小,自然质量差异最大、经济质量次之、利用质量差异最小,大空间尺度弱化了耕地质量的空间聚集差异特征,村级尺度下耕地质量空间聚集效应最显著;3)耕地质量正相关HH (高-高)型和LL (低-低)型多以团状或带状集中分布,负相关HL (高-低)型和LH (低-高)型无明显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经济质量对于尺度变化的响应规律,对于各级行政主体监测保护耕地及制定精准高效的耕地质量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把握城市碳排放国情、制定合理减排方案,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减碳降排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潜力。【结果】(1)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呈阶段性增强趋势,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高—高集聚区域由东部向北部移动,低—低集聚区域由西部向南部移动。(3)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重心在110°~115°E,34°~36°N迁移,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西地区。(4)在控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方面,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显负向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显正向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强度显著高于抑制作用强度,使得人均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不同省市减排潜力差异明显,减排潜力较大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华南南部等地区,其中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减排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具有较强的时序阶段性和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