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格局与分区调控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乡村地域多功能作为乡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有效识别其空间格局特征与障碍功能,是优化乡村要素配置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在解析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障碍诊断模型识别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区格局,并明晰不同区域障碍功能及其调控措施。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地域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均值分别为0.4298、0.4635、0.574 2,综合度与协调度分别介于0.28~0.76和0.51~0.99,表现出"生活功能较弱、生产功能中等、生态功能较强"的特征;2)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Moran’s I指数均高于0.4,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且低功能值集聚较为明显,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热点区到冷点区分别以点-面式斑块状、环绕式条带状、分割式面状和不规则镶嵌式面状格局由胶东半岛过渡到鲁中再到鲁西南和鲁西北;3)耦合综合度与协调度关系将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分为优先提升区、重点提升区、潜在提升区、协同优化区和适度优化区,不同区域的障碍功能具有明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生活居住功能是各区域共同障碍,非农生产功能和环境维护功能对不同区域的障碍程度有所差异;4)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调控应以"双高"为目标,按照"找短板,齐发展"的路径,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地域功能局部重点提升与整体协同优化,为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园林中的设计要讲究整体性与美观性,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大众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传统的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现如今的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要讲究色彩搭配的美学原则,另外,在注重美丽的同时也要恰当分析植物之间如何配置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本文从生态园林的概念展开逐渐深入到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以及其配置方式,推动生态园林更加符合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改革逐渐从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渡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上来。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要点更加凸显: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快乐运动,以人为本和人人受益的现代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作为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独特的、有利的条件,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选择、获取和吸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有效掌握国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优化与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的基本前提。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围绕"过程-格局-驱动"的逻辑主线,基于2000、2010和2020年遥感数据构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弦图可视化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刻画国土空间演变过程,借助重心偏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明晰国土空间演变的时空格局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解析国土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规模与结构变化日益显著,不同类型之间发生着农业空间内部互换、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互换以及城镇空间向生态空间的转移过程。2)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国土空间重心偏移呈同向连续和异向迂回现象,沿海地区的HH集聚和LL集聚特征显著,并在不同时期表现为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占用生态空间转向城镇空间反哺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特点。3)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前后两个时期国土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存在差异,由早期的交通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控因子逐渐转向后期以政策制度环境为主导的驱动机制。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构建合理有序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秩序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