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梭菌破伤风毒血症(锁口风)是由坏死组织中破伤风梭菌产生的一种特殊神经毒素所致。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易感,但与其他家养和实验哺乳动物相比,犬和猫的抵抗力较高。禽类的抵抗力很强,鸽子和鸡的致死量是马的1万~30万倍(按体重计算)。除人以外,在所有动物中马最为敏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介绍羊的两种梭菌性疾病,即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和羊恶性水肿。1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传染性坏死性肝炎,即羊黑疫,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有时可发生于牛,罕见于猪和马。病原与机理:该病的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属于土壤源性,常存在于食草动物的肠道和肝脏内,也可存在于  相似文献   
3.
玉米单倍体成熟胚组培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高诱一号(YHI-1)诱导系为父本诱导先玉335产生成熟单倍体子粒的胚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用0.005%,0.01%,0.02%和0.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12,24和36 h,以不加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为对照,统计成熟胚的成苗率以及成苗后单倍体植株的散粉率。结果表明,秋水仙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处理时间越长,成苗率越低,以0.005%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12 h,平均成苗率最高,达96.97%,0.03%的质量分数处理36 h最低,仅为24.23%,处理时间和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用较短时间(12 h)处理时散粉率随着秋水仙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在较高质量分数(大于0.01%)的秋水仙素条件下,散粉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散粉率和成活率,以0.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最佳,综合效率达57.61%。  相似文献   
4.
玉米单倍体育性自然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能快速创制出纯系,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节约育种成本。单倍体高效成功加倍是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自然加倍是一种最简便的加倍方法,笔者总结了玉米单倍体雄花和雌花育性自然恢复的表现、影响单倍体育性自然恢复的因素以及玉米单倍体育性自然恢复的有关细胞学及分子机制,并就其未来研究以及发展前景做了初步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淮北平原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减产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稻旱涝急转下先期旱胁迫与后期涝胁迫交互作用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于2016年在淮委水科院新马桥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旱涝水平(受旱程度(50%~70%田持),受旱时间(5~15 d),受涝程度(50%~100%株高),受涝时间(5~9 d))的旱涝急转组,单旱组,单涝组,正常组平行对比形式的测桶试验。分析了不同旱涝组合形式下先旱与后涝互作效应的减产规律,进一步探究了旱涝互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旱涝急转组与正常组对比,重旱重涝组合减产30.3%,对产量最为不利,长时间重旱使总粒数削减30%左右,千粒质量与结实率均接近或高于正常组;旱涝急转组与单旱组对比,旱涝急转组(重涝)比单旱组产量削减程度增加30%以上,总粒数损失增加33.9%~35.2%,旱涝急转组(短期轻涝)比单旱组(长期重旱)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分别补偿33.6%和37.6%;旱涝急转组与单涝组对比,旱涝急转组(长期轻旱)比单涝组(长期重涝)产量补偿113.0%,旱涝急转组(重旱)比单涝组(重涝或长期轻涝)总粒数削减31.9%~33.7%,旱涝急转组(长期旱)比单涝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分别补偿79.7%和118.4%。研究成果可为探究旱涝急转致灾机理及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过程中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方法]基于淮北平原区1次典型的自然降雨,分析降雨强度、径流量及排水中TN、PN、NH_4~+-N和NO_3~--N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和径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以及径流量较降雨强度的变化均有一定滞后效应;随着径流量增大,排水中TN、PN和NH_4~+-N的质量浓度快速增大,且达到峰值的时间较径流峰值时间提前,峰值过后三者质量浓度快速下降,降雨停止后随着径流减少TN趋于稳定,PN和NH_4~+-N继续降低,NO_3~--N质量浓度与径流量呈反向变化特征;随着雨强和径流量的变化3种形态氮素比例动态变化,且降雨时颗粒态氮大于溶解态氮,降雨停止后PN和可溶态NH_4~+-N减少,可溶态NO_3~--N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量、NH_4~+-N、PN和TN呈正相关关系,与NO_3~--N呈负相关关系;整个径流过程TN、PN、NH_4+~-N和NO_3~--N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1.50、6.58、2.11和2.88 mg/L,均超出了地表水Ⅴ类水的标准。[结论]自然降雨径流过程中农田排水给周围水体带来较大的环境风险,该研究为该区域氮素流失特征研究及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单 7167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 642 为母本、郑 638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8-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为 10329kg/hm2 ,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3% ;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0485kg/hm2,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1%。郑单 7167 于 2020 年 9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 2020001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能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在现代商业化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规模化高效单倍体的产生是单倍体育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总结了父本诱导系、母本的遗传背景、诱导的环境、授粉方式等影响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产生的因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了获得大量的孤雌生殖单倍体除了选择合适的高频率孤雌生殖诱导系外,同时要考虑其他诱导因素的影响。并就高效生产孤雌生殖单倍体的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单倍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基础群体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0个不同基础群体各选5个诱导率较高的孤雌生殖诱导系,50个诱导系为父本,以郑单958杂交种为母本,分别杂交进行诱导能力评价。结果表明,10个不同基础群体间诱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9号基础群体的平均诱导率高达11.26%,居第1位;2号群体次之,平均诱导率为9.74%。不同基因型诱导系间诱导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诱导系5-2、9-4、5-4、9-3、9-1、2-5、9-5和9-2的诱导率均达到10%以上,其中5-2诱导率最高,达到14.12%。同一诱导系不同杂交诱导果穗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50个诱导系平均变异系数达47.28%,其中5-4、2-3和3-1等诱导系各自不同诱导果穗间的诱导率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1-5、8-2、8-1和10-2则高达50%以上。诱导率不仅受父本诱导系基因型的控制,同时与父本基因型的稳定性表达及与母本的雌配子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诱导率高的群体中更有利于选到诱导率高而稳定的诱导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生理响应特征和产量的变化,及评价其地区种植适宜性,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安徽省淮北地区2个主推抗旱型小麦品种(烟农19、矮抗58)的生理特性及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生育期轻旱及全生育期轻旱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无明显影响,单生育期重旱和全生育期中旱均会显著抑制小麦正常生长,并造成永久胁迫;在不旱或轻旱条件下烟农19生理指标及产量均优于矮抗58,但是当干旱程度增大时矮抗58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减产幅度明显小于烟农19;淮北平原南部推广种植烟农19,北部推广种植矮抗58更有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