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基于土地功能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分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科学合理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功能结构分类是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用地结构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该文在梳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分类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的功能角度出发,构建了涵盖农村居民点用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潜在功能的分类体系,其中包含4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和37个三级类;并以该分类方法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典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现状,从微观视角揭示内部用地结构。基于新的分类体系,大兴庄村用地类型可分为28种,农村居民点内部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分别为34.73%、53.53%和4.06%,可挖潜面积比例为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3.09%。研究结果为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分类体系构建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在识别撂荒耕地分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撂荒程度指数刻画了撂荒总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县域尺度耕地撂荒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耕地撂荒面积为174419.46 hm2,整体撂荒率为2.15%;全省158个县域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布总体呈倒“T”字型格局。河南省耕地撂荒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其中人口外流为直接因素,耕地破碎化等生产条件制约为间接因素,而农业生产收益较低为根本因素。根据撂荒地域分异特征,将研究区归纳为人口条件约束型区域、生产条件约束型区域和经济条件约束型区域3种,提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经济激励等方式促进耕地的合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