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发布,提到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打造以"太行山脉—渤海湾"与"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南北交融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鉴于此,本文参照陆地样带选取原则和依据,布设河北省典型样带,并利用MCR(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模型,以样带的林地、草地和湿地作为生态源地,人工表面作为城镇扩张源地,从土地内在属性和外在属性两方面,选取高程、土地景观类型、土壤类型、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5方面指标,研究该样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典型样带划定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可占区和生态治理区5个生态安全区。生态源地和城镇扩张源地空间格局分布具有明显的界限,均呈集中连片分布,但生态连通性较弱。生态核心区面积最小,为1 082.42km2,该样带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均位于样带的西北部;生态缓冲区面积最大,为6 943.63km2,位于样带的西北部和东部沿海,是连接上、中、下游的媒介,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生态过渡区面积为3 189.25 km2,是今后作为城乡建设后备用地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应合理规划;生态可占区分布在生态过渡区和生态治理区的过度地带,是目前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面积为5 835.34 km2;生态治理区面积为1 710.70 km2,主要是生态脆弱区,也是未来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以上3区交错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综上,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缓冲区应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过渡区应严格控制向生态用地扩张;生态可占区应根据城市人口、经济等需求进行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治理区应实施退耕还淀恢复淀泊水面,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典型样带土壤类型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类型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土壤类型分布的规律性,对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典型样带作为研究区,结合地形因子与行政区边界数据将河北省典型样带划为四个生态区,通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生态区的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区之间土壤类型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差异较大,但大部分土壤类型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在0~5范围内聚集分布,四个生态区土壤类型斑块分离度依次为中部平原区 > 山前平原区 > 太行山区 > 滨海平原区。各生态区土壤斑块的复杂程度为:太行山区与山前平原区复杂程度较高,滨海平原区复杂程度较低,而中部平原区土壤类型斑块最为简单。太行山区的土壤类型丰富度最高,异质性较大,空间分布相对均匀;滨海平原区的土壤类型斑块破碎化程度最小;中部平原区的土壤景观格局主要由几种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所支配,而山前平原区的土壤景观由多种土壤类型共同支配。本研究可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寻求出一种既可以保证土壤属性空间全覆盖又保证区域地理全覆盖的科学合理的土壤样点布设方法,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2个角度对土壤样点布设方法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对现有的土壤调查布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通过归纳整理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中,虽涉及范围广,但众多方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体系能够既满足土壤地理空间全覆盖又满足土壤属性空间全覆盖;未来土壤样点调查研究应在空间及属性全覆盖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步解决样点空间位置、代表性及密度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