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统"中心—边缘化"治理结构下的政府,忽视或抑制了其他主体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的应然角色与功能,使得非国家身份的治理主体在供给过程中受到制约。通过采用供给曲线和规范性分析梯级法可以推导出政府垄断行为必将导致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着过剩与不足。通过借鉴哈马贝斯的"商谈理论",重新界定与优化各供给主体的行为,构建多元主体无缝隙供给模型,从而化解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结构变迁不仅仅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以新疆伊犁河谷8县1市作为研究区域,科学量化对伊犁河谷土地利用结构变迁研究,对河谷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新疆伊犁河谷8县1市2002-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程度、土地利用效益三方面探讨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伊犁河谷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及由土地利用结构变迁造成土地利用效益低、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土地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正在急剧经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应当及时改革和创新。以POET生态复合体理论作为工具,分析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的服务型理念,界定乡镇政府、村委会、经济组织的职责,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协作的网络化结构,完善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形成"重心下移、突出服务"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区划,有利于发挥绿洲区域土地资源优势,促进绿洲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伊犁州直为例,利用伊犁州直2002-2009年土地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借助GIS软件定性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绿洲土地利用分区.在坚持行政区完整性、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则的基础上,最终将伊犁州直县市划分为河谷城镇工业经济发展区、特昭盆地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区、巩喀流域综合经济发展区和奎屯市工业经济发展区4个土地利用区,并分别指出区域土地利用导向.该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伊犁州直土地利用进行了合理分区,研究结果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