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辽宁玉米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双斑长跗萤叶甲在辽宁省部分玉米产区发生危害严重,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成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新害虫.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害虫发生危害趋于严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森林土壤是氮最重要的贮藏库,且发挥着重要的氮源、汇和库的功能,而其氮素贮存和输入过程也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显著改变了全球的氮素输入,造成了森林衰退及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森林土壤氮贮量及氮输入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森林土壤氮贮量和生物固氮、大气氮沉降、凋落物归还、施肥等氮素输入途径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争论焦点问题进行了提纯、分析。最后,归纳出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以期揭示细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养分的循环规律,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近自然经营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中补植3年后的香椿细根为研究对象,按根序分级法分取1~5级细根,再将细根剥离土壤后置于黑色塑料瓶中,每间隔7 d获取并分析不同根序级细根中氮、磷、钾、钙和镁浓度变化,以确定香椿细根在衰老死亡过程中养分元素是否发生内循环及其内循环速率。【结果】(1)香椿1~5级细根中氮、磷、钾初始浓度均表现为低级细根(1~2级细根)显著高于高级细根(4~5级细根)(P0.05),钙和镁在根序间差异不显著(P0.05)。(2)香椿细根衰老过程中氮、磷、钾元素的转移量明显高于钙和镁元素,且在1级细根的养分元素迁移量最多,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在其他根序级中浓度先升后降,表明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养分转移是从根轴末端的低级细根开始,依次转移到高级细根上。(3)香椿1~5级细根在衰老过程中氮、磷和钾的平均内循环率分别为16.41%、21.95%和17.09%,养分内循环主要在1~2级细根中,其内循环率远大于3~5级细根,钙和镁在香椿1~5级衰老细根中基本不发生转移。方差分析显示,同一元素在1~2级细根以及3/4~5级细根中的内循环率无显著差异,但1~2级细根内循环率显著高于3/4~5级细根。【结论】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氮、磷、钾元素存在明显的内循环,钙和镁基本不发生转移,且养分内循环主要在低级细根中,其内循环率远大于高级细根,即低级细根在物质和养分循环中的作用要强于高级细根。  相似文献   
4.
采用剥落分离法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与三倍体毛白杨+自然草2种模式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化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两模式林地非根际土C/N值和pH值均大于其对应的根际土。自然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C/N值大于黑麦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而pH值却相反,黑麦草模式根际(或非根际)土pH值大于的自然草模式根际(或非根际);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N/P值(有效N与有效P的比值)接近14:1;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速效K在4—5月均处于低谷,10-11月处于高峰;黑麦草模式根际土C/N值与速效K呈现较显著正相关,自然草模式根际土C/N值与N/P值呈现较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林木根系呼吸受多种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对温度(包括大气、土壤温度)的响应呈正相关,温度通过影响根系活性从而促进或抑制根系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土壤湿度对林木根系呼吸的影响效应与温度相似。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根系呼吸的进行。不同的森林类型的根系组织中氮元素和还原性糖等化学成分含量不同,这从生理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物种间根系呼吸的差异,包括施肥和采伐等在内的人为因素,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根系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大小。森林生态系统内根系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积极。在大气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趋势下,植物光合能力增强,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地下,根系呼吸也出现相应的增强。就林木根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做综合论述,以期为更深入探讨根系呼吸机理、调控因素及其对营林措施的响应等内容提供参考依据。参53  相似文献   
6.
森林土壤是氮最重要的贮藏库,且发挥着重要的氮源、汇和库的功能,而其氮素贮存和输入过程也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显著改变了全球的氮素输入,造成了森林衰退及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森林土壤氮贮量及氮输入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森林土壤氮贮量和生物固氮、大气氮沉降、凋落物归还、施肥等氮素输入途径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争论焦点问题进行了提纯、分析.最后,归纳出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间往返作业和站间直通运行等不同运行条件下,对自轮运转设备列车的LKJ控制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自轮运转设备上LKJ控制运行安全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只有结合管理需求与现场实际运用需求选择适合的设备运用,确保所选设备运用与实际相符,才能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应明确学科定位,契合专业特色和国家生态建设需求。具体的教学改革举措包括:①优化和夯实理论教学,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型教学方式;推进生态学类课程特色教材建设。②强化和整合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③促进生态学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改革,夯实了学生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园林专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四川洪雅县光皮桦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草根生物量,探讨该模式地下部分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各径级的细根与草根差异较小,0~1mm活细根生物量与草根水平分布增长曲线有一定重合,表现为:100cm>150cm>50cm;直径1~2mm活细根在水平分布上呈"V"型分布规律,水平分布变化为:50cm>100cm>150cm。在垂直分布上则差异显著,0~1mm活细根在上层(0~10cm)生物量占总根量的63.73%左右,细根生物量在整个上层(0~10cm)占比例达40.02%,中、下层占59.98%;扁穗牛鞭草草根有81.27%分布于上层,即草根上层对草根总生物量贡献最大。0~1和1~2mm细根、草根的年动态增长曲线变化规律一致,显示为同步增长和同步减少;从空间分布变化显示,光皮桦木与穗牛鞭草在0~10cm的土层存在一定生长竞争,在中、下层则竞争较小。因此,光皮桦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地下部分空间分布及养分种间利用表现物种间的互利现象,存在明显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森林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过程,腐生真菌通过其特性广泛参与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连接植物与土壤2大碳库。环境和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着腐生真菌生态功能的实现。文中综述了森林细根分解的腐生真菌功能特性、胞外酶特性、腐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演替过程及影响因素,指出在后期研究中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开展腐生真菌胞外酶功能特性、营养策略、功能多样性组间协作研究,探索真菌主导的凋落物分解机制,并应用网络关系分析生境和底物异质性对腐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生态位划分、竞争或合作频率关系的影响,揭示细根分解的腐生真菌群落演替、聚集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