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采用多个齿轮泵/马达单元和控制阀组等基础元件,设计了一种数字型液压变压器。数字型液压变压器具有数字元件的离散、简单和易控等特性,将多个不同排量的齿轮泵/马达单元进行组合,各个齿轮泵/马达之间同轴连接,每个齿轮泵/马达单元的进口、出口分别安装有电磁开关阀,采用节流阀模拟数字型液压变压器负载,通过控制齿轮泵/马达单元进口、出口控制阀组的得失电状态,实现数字型液压变压器变压比根据二进制数字控制而变化的目标。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数字型液压变压器的变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基于试验平台对数字型液压变压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字型液压变压器可以通过数字控制进行变压,验证了其变压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半干旱区覆膜集雨渗灌系统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及代表性样点的确定进行分析,为半干旱区果园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方法]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覆膜集雨渗灌系统下的4 a生红梅杏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时间稳定性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统计方法确定出可以代表果树周围土壤剖面含水量的测点,构建各监测点土壤水含量与代表样点间的关系并进行检验,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减少监测点数量和成本。[结果] ①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和径向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水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和径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垂向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由率先入渗点30 cm处往上逐渐减小,往下先增大后减小;径向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离渗灌器越远越小;②通过时间稳定性选出湿润区的代表样点,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代表样点所在垂向各测点之间的关系得出,其中3个监测点的土壤含水量可以代表整个0-60 cm深度剖面的含水量情况,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其含水量误差在±5%。[结论] 土壤含水量在各方向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可以确定3个代表性监测点为整个0-60 cm深度剖面的代表性样点。  相似文献   
3.
手工克隆技术(Handmade Cloning,HMC)是一种不需要显微操作仪的更为方便的克隆方法,但是其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本文着重于对透明带消化时间、融合时间、供核类型、代数、饥饿与否几个关键节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链霉蛋白酶消化时间在70~105 s之间死亡率极显著低于处理时间大于105 s组(3.1%vs. 25.1%),胞质碎裂率极显著低于处理时间小于75 s组(2.1%vs. 72.0%)。另外,供核细胞为P0~P1代时,囊胚率极显著低于饥饿48h或0h的P2~P5代供核细胞(24%vs. 40.1%、39.8%)。在融合率方面,随着操作时间的加长,累加平均融合率呈现降低趋势。在供核的选择方面,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耳缘成纤维细胞(40.4%vs. 21.8%)。由此可见,绵羊HMC法克隆过程中,使用链酶蛋白酶处理75~105 s,融合时间控制在115 min之内,使用代数大于P2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获得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南地区红梅杏防霜棚夜间棚内环境温度长期低于棚外,即出现了“冷室效应”,未达到预防霜冻效果,依据质、热平衡原理分别研究防霜棚覆盖层、棚内湿空气和土壤层的热量收支情况,以及防霜棚系统在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热量蓄积情况;分析棚内主要热湿参数的动态过程,以此探究防霜棚内相对湿度及湿空气状态变化对相变潜热的影响和棚内“冷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有效预防霜冻灾害的目的。结果表明:(1)春、秋季夜间棚内出现“冷室效应”时土壤层和覆盖层均因热损失较高成为失热部分,而棚内湿空气因得到热量较多成为得热部分。(2)春、秋季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累计得热量低于累计失热量,导致棚内热量失衡。(3)棚内湿空气热湿参数与棚外热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春季棚内的饱和水汽压除外);夜间棚内水汽密度与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均可反映因蒸发及冷凝而产生的潜热变化规律;棚内低温和较高的水汽密度使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无限接近,导致棚内相对湿度持续偏高。红梅杏防霜棚夜间累计得热量始终小于累计失热量,土壤层和覆盖层为最主要的热损失部分,在热量失衡的情况下出现了“冷室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