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以甘蓝鳞翅目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开展甘蓝大田害虫简约化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网纱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的防效最好,性信息素+生物农药的防效最低,但二者生产出的产品优质无公害,提升了甘蓝品质,其中性信息素+网纱的总产值达到77 550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青花菜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基质育苗技术、机械化整地作畦、机械化移栽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花球分批采收及保鲜技术等,在生产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出耐热、优质、高产的夏秋甘蓝新品种,解决抗性与熟性、产量及品质之间的矛盾,提高夏秋甘蓝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经济效益,镇江农科所经多年选育,最终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夏秋甘蓝新品种瑞甘26。介绍了夏秋甘蓝新品种瑞甘26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品比试验中发现的青花菜雄性不育单株为不育源,与3种叶色的羽表甘蓝自交系进行回交转育,育成了性状优良而抗性较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羽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该种不育系在羽衣甘蓝优势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优质耐抽薹春甘蓝品种润玉的适宜播种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春甘蓝新品种润玉收获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润玉在9月30日至10月10日播种,叶球在田间存放期长,耐裂球,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佳蜜脆’是优质早熟厚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果实近圆形,单瓜质量1.6 kg,果皮黄色,果肉浅橙色,肉质脆,肉厚4.1 cm,中心糖含量13.6%,边糖含量9.1%,折合产量33.5 t · hm-2。适宜在江苏南部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对8个自主选育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和4个从日本引进的羽衣甘蓝品种从观赏性、耐寒性、抗病性和抽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主选育的8个羽衣甘蓝新品种观赏性状优良,心叶色彩艳丽,心叶转色比例高,其中翡翠紫心叶转色比例最高,达64.60%;8个自主选育新品种的耐寒性均较强,其中霓裳的冻害指数最低,为13.75%;8个自主选育新品种的抗病性均强于进口品种,且转色早抽薹晚,观赏期均长于进口品种,其中瑞羽5号的观赏长达5个月。8个自主选育新品种的观赏性状各有特色,根据其性状特性可进行不同景观配置。  相似文献   
8.
青花菜原产意大利,近几年在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中国引种较迟,大规模栽培种植的时间很短,但发展迅猛。由于中国90%左右的种子都是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且大部分为雄性不育,留种困难,给中国青花菜的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1]。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保存不育株在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Anderson等[2]最早采用青花菜花芽建立雄性不育系快繁技术体系,用青花菜花蕾、花器官、叶片[3-4]、带柄子叶[5]及腋芽[6]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均有过报道。本试验以国外引进的不育系杂交种植株上的腋芽和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快繁研究,以期为青花菜繁殖及应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联系电话:0511-87266670)在引进大量南瓜属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中国南瓜与西洋南瓜的杂交,育成了高抗病毒病的优质西洋南瓜新品种瑞红1号。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后茬种植露地越冬春甘蓝,是江苏省镇江市近几年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而大面积推广的稻-菜栽培新模式,既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示范推广1000hm2以上。镇稻10号是镇江农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