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不同控释氮肥运筹对粳稻养分吸收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粳18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一次性施入控释氮肥免追肥条件下,设置不同施肥量(高、中、低、无)和施肥深度(5 cm、10 cm),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粳稻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粳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施肥深度5 cm组,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的氮吸收总量增加,同时可促进磷的吸收,但影响幅度较小。钾变化与氮、磷变化有所不同。施肥深度10cm组,施高量氮肥抑制了粳稻对磷的吸收、减少了对氮的吸收,但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对钾的吸收无显著影响。施用树脂包膜控释肥,纯氮用量为153 kg/hm^2、施肥深度5 cm、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可获得最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矿化和团聚体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我国东北地区的连续施肥28 a的典型黑土,通过颗粒分组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有机碳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各粒级团聚体对养分的贡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促进了土壤中大颗粒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尤其以2~1 mm粒级增加的比例最大;而当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后,主要促进土壤中<1 mm团聚体形成,尤其对0.5~0.25 mm粒级团聚体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的效果更好。随着团聚体粒级的降低,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2~1 mm和0.25~0.053 mm两个粒级中出现。单施化肥处理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与无肥处理相比均增加了0.5~0.25 mm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单施有机肥的处理与无肥处理相比增加了1~0.5 mm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然而,对于东北的典型黑土,2~1 mm和0.25~0.053 mm两个粒级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最大,表明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碳分配和矿化分解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调控施肥种类可以达到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侧深施控释肥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控释肥料一次性侧深基施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以绥粳18为供试粳稻品种,探讨46%普通掺混复合肥(CG)、48%日本氮控释掺混肥(T1)、52%国产氮控释掺混肥(T2)、52%树脂包膜控释肥(T3)、48%(8%尿素控释)掺混肥(T4)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源库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施肥处理产量均与CG处理呈显著差异,T1处理产量较CG处理高14.34%,T3处理较CG增产11.26%。各处理分蘖成穗率较CG处理增加6.7%~17.9%。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至孕穗期较其它生育期积累多。T1、T2、T3处理库容量与CG和T4处理呈显著差异。各处理百千克籽粒吸氮量较CG处理增加1.88%~13.75%,CG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T1处理呈显著差异。T1、T3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显著高于CG处理,表明T1、T3控释特征在寒地粳稻免追侧深施肥下是可行的。产量与收获指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氮素积累量和抽穗期氮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T1、T3肥料养分释放特征满足粳稻养分吸收特征,是减氮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