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利用遥感监测亚像元分解遗传算法估算森林火灾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迭代法是林火亚像元分解的常用算法,但其火区面积计算精度取决于背景温度的估算精度,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寻优能力,本文尝试以火区面积百分比Af、火区温度Tf、背景温度Tbg为优化变量,采用RAGA遗传算法对林火亚像元辐射率平衡方程全局寻优求解。结果表明:用RAGA遗传算法比牛顿迭代法计算的结果更符合实际,迭代误差低2个数量级,用此方法对2005年四川省木里县三处森林火灾某时刻燃烧区面积进行估算,其结果对火情通报和火灾扑救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资料的干旱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已在日常业务中发挥作用。目前一般使用热惯量法和植被供水指数法进行遥感干旱监测,但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本文以陆面温度一植被盖度为基础,使用2006年8月上旬NOAAl7资料,经过滤云处理,构建陆面温度一植被盖度特征空间,建立旱边、湿边方程,计算干旱指数,结合地面观测分析结果,确定干旱等级,然后使用ENVl4.0遥感分析软件,制作干旱遥感监测专题图。与地面干旱监测结果比较后发现,上述方法得出的干旱遥感监测结果与地面实况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方法在日常干旱监测业务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年7~8月的NOAA/AVHRR数据,依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2006年四川伏旱进行监测与评估。采用了干旱监测合成滤云新技术,分析了Ts—NDVI特征空间属性和TVDI指数干旱监测能力,提出了四川伏旱TVDI计算模型、分级标准、和影响评估方法,结果表明:1)按最大地表温度原则得到的旬合成数据比按最大植被指数原则得到的旬合成数据具有更强的旱情监测能力;2)在Ts—NDVI特征空间中当NDVI较小时干湿边几乎同为水平直线,两者相差约45℃;3)TVDI指数因其大小不同而对旱情的监测能力也不一样,较小时说明没有干旱发生,较大时则一定有干旱发生,中间段对干旱的监测具有不确定性;4)2006年四川伏旱遥感监测与气候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农作物受旱面积与饮水困难人口数估算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4.
四川旱地作物水分盈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内,各分区小麦、油菜均为水分亏缺,但关键期亏缺量在减小;各区域温度升高、水汽压增大、风速减小、日照减少趋势明显;水分盈亏量与降水、水汽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风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四川旱地作物以水分亏缺为基本特征,但由于日照和风速的减小引起作物需水量减少,从而使水分亏缺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和载畜量对若尔盖草地沙化的驱动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不同时期的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了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草地沙化特点,应用关联分析、投影寻踪、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定量计算了气候变化和载畜量对若尔盖草地沙化的驱动力大小。结果表明:50年来,若尔盖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约0.28℃的倾向率增高,降水略有减少,日照略有增加,蒸发变化不大,近10年来,升温更为显著,降水在波动中略有减少,日照和蒸发明显减少,若尔盖气候呈现出变暖趋干的特征;草地沙化在70年代发展较快,沙化面积(hm^2)年均递增率达4.21%,80年代至90年代初变化比较平稳,年均递增率只有0.31%,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沙化速度显著加快,年均递增率高达14.44%;温度、降水、蒸发、日照、风速、大风日数、载畜量等因子均与草地沙化有较高的关联程度,但载畜量和温度才是影响草地沙化的两个主导因子,造成若尔盖草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和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6.
张顺谦  马振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02-14207
利用四川143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四川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点,结果表明,近50年来,四川区域性暴雨次数、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日数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次/10a、-0.06d/10a、-0.1d/10a,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微弱增加趋势,但极不显著,与我国极端降水趋多趋强的变化特征不一致。5个指数均有明显的25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年际振荡周期5~8年,5个指数都表明当前正处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多发期。从空间格局看,四川极端降水事件从西向东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即四川盆地东部和川西南山地及川西北高原呈增多增强趋势,四川盆地西部、北部和南部则呈减少减弱趋势。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指数未发生突变,少数发生突变的站点其突变时间均发生在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四川省、重庆市气象信息农业应用业务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思路、网络拓扑结构和系统所具备的主要功能,以及三层体系结构C/S系统的概念、与二层体系结构C/S系统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介绍了系统在气象部门内外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