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JM22)和新麦26(XM26)为材料,通过灌浆初期(S1)和灌浆中期(S2)在田间搭棚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未进行高温胁迫的大田小麦作对照(CK),收获后对小麦淀粉黏滞谱、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揉混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各自CK相比,JM22的黏滞谱参数除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降低外,其余参数均升高,XM26的黏滞谱参数除峰值时间外均降低。S1和S2使JM22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分别较CK提高2.81%和18.63%、7.71%和19.51%、11.88%和21.15%、1.88%和12.22%、2.45%和4.08%,且S2均大于CK和S1,S1与CK差异不显著;S1和S2使XM26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分别较CK降低12.95%和31.21%、1.81%和27.18%、2.50%和22.22%、3.57%和14.39%,其中,S2、S1与CK三者之间的峰值黏度均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高温胁迫后JM22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XM26升高。两品种各组分蛋白含量均发生改变,S1和S2使JM22谷蛋白含量减少4.52%和6.01%,S1和S2使XM26谷蛋白增加13.66%和17.27%,不可溶蛋白增加28.95%和34.80%,谷醇比也增加。高温处理对两品种面团揉混参数值也有一定影响,S1使JM22和XM26的峰值时间、峰值高度、8 min带宽分别较各自CK显著增加8.50%和42.80%、12.20%和2.80%、26.57%和68.30%,而S2的两品种只有峰值时间同时显著增加,分别增加9.60%和28.50%。本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提升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简易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小杯种子抗性检测法检验,4年诱抗的藜种子对单嘧磺酯、苯磺隆均产生了抗药性,抗性最高分别达到2.18倍和3.45倍。苯磺隆抗性诱导后的藜种子对单嘧磺酯表现出的抗性水平略低于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小杯种子抗性检测法可通过对植物种子的抗性测定,确定植物是否存在抗药性或交互抗性,并能初步确定抗药性发生倍数及交互抗性发生水平,对田间生产中的杂草抗性及交互抗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混土处理、5%阿维菌素+伴灌根处理、10%噻唑磷颗粒剂+伴侣混土处理、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亿活孢子/ml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菌剂混土处理对根结线虫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3%、82.9%、82.6%、80%,小区产量分别对照区提高了41.5%、33.3%、37.6%、33.7%;以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300g/667m^2混土处理、表现最为突出,防效分别为85.3%,而2亿活孢子/毫升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菌剂4000ml/667m^2灌根处理防效较差,仅为18.5%,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60%单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治麦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开大学农药工程中心研制的60%单嘧磺隆水分散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剂量45~90g/hm^2,药后30d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达96.27%~97.78%,能有效防除播娘蒿、荠菜等麦田阔叶杂草,在当前杂草群落以播娘蒿、荠菜为主的北方麦区,该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2月10日,我地3个养殖小区,20多个自然村,800多头奶牛先后发生牛流行性感冒。1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流鼻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为特点。流行期有月余,现总结如下:2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我地奶牛发生流行性感冒,主要发生于秋冬春初气候多变之时,因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风性轻扬,善于多变,冬春交节,风寒之邪,合犯,侵犯畜体,肌表,肺卫而致病,则引起咳嗽,喷鼻,流涕等症,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3.97万hm2.随着近几年气候的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叶蜂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2003年发生面积0.2万hm^2,最高密度32头/m^2;2004年发生面积0.45万hm^2,最高密度76头/m^2;2005年发生面积达到1.5万hm^2,最高密度205头/m^2.因小麦叶蜂的危害,2005年我区小麦减产4 500t以上.小麦叶蜂的危害引起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土传疾病,其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病菌在 10~ 40 ℃均可发育,适温 25~ 37 ℃。耐 pH6.0~ 8.0,最适 pH6.6。 1 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接着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初病时,病株白天萎蔫,夜晚尚可恢复,几天后全株死亡。死株仍保持绿色,但色泽稍淡。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部分病茎可见 1~ 2 cm大小褐色病斑。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保湿后用手挤压病茎,横切面有乳白色菌液溢出。 2 发病规律 病菌寄主范围较广,可侵害 50多个科的数百种植物。其中危害较重的有辣椒、茄子、番茄、马铃薯、烟草、花生等。病菌随寄主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若无寄主也可在土壤中存活 14个月,最长可达 6年之久。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操作工具等传播。多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和伤口侵入。前期属于潜伏状态,条件适宜时,即可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并沿导管向上扩展,致使导管堵塞,进一步侵入邻近的薄壁细胞组织,使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而失去功能。茎、叶因得不到水分的供应而萎蔫。 土温 20 ℃时病菌开始活动,土温达 25 ℃时病菌活动旺盛,土壤含水量达 25%以上时有利病菌侵入。雨后初晴,气温升高快,空气湿度大,热量蒸腾加剧,易促成此病流行。土壤酸性或钾肥缺乏有利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10%精骠EC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进行防除试验,表明该药剂在施用80~100ml/667m^2的情况下除草效果显著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拉硫磷是当前防治东亚飞蝗的主要农药。通过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用点滴法测定东亚飞蝗抗性为2.9倍,用浸虫法测定东亚飞蝗抗性为4.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