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北极熊’为供试紫花苜蓿品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及不同施用量(0,50,100,150,200 kg·hm-2 K2O)对越冬期苜蓿根颈在不同温度(4℃,—20℃)处理下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i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温度处理下,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中,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和SP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经—20℃低温冷冻后,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下,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含量下降,SP含量增加,POD,SOD,CAT活性增强,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变强,且硫酸钾效果强于氯化钾;两种钾肥均在150 kg·hm-2(K2O)钾肥处理下,MDA含量最低,POD,SOD,CAT活性最强,SP含量最高,表明苜蓿受伤程度最小,抗寒保护能力最强。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秋季施用300 kg·hm-2K2SO4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不同饲用高粱品种萌发期耐盐碱指标,筛选适宜西辽河平原盐碱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品种,采用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1∶9∶9∶1摩尔比混合,处理浓度为100 mmol/L,混合盐碱模拟盐碱处理,以不加盐碱的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发芽指标和根芽长度。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盐碱处理下饲用高粱萌发期的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彼此独立综合指标,代表了试验材料92.320%的信息;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值得出试验所选11个饲用高粱品种的耐盐碱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BJ0602、BJ0603、桑根草、牧乐、美国巨人、2180、N5212274、N52K1009、1230、SU9002、1220,发芽率(GR)、根长(RL)和活力指数(VI)是饲用高粱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科尔沁沙地,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对紫花苜蓿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为0、100、200、300和400kg/hm2,越冬前期挖取紫花苜蓿根颈,人工模拟冷冻(20℃)和冷藏(4℃)处理,分析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和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越冬器官抗寒性的影响及根颈糖类保护物质代谢的生理机制,本研究对‘北极熊’紫花苜蓿(M.sativa ‘Gibraltar’)施用KCl、K2SO4和KH2PO4 3种钾肥,设置100、200、300 kg·hm-2K2O(分别用K1、K2和K3表示)3个施用量,以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封冻前期挖取苜蓿越冬器官模拟低温冷冻胁迫处理(4℃、-10℃、-20℃和 -30℃),测定根颈活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冷冻胁迫温度的降低,KCl、K2SO4和KH2PO4处理的苜蓿根颈活力和淀粉含量表现为持续降低的变化趋势,在-30℃下达到最小值,且与4℃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分别较4℃处理降低了86.25%~91.59%和45.47%~66.07%;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20℃下达到最大值,分别达到431.00~513.93 mg·g-1、235.23~329.05 mg·g-1和185.75~243.79 μg·g-1。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KCl、K2SO4和KH2PO4处理的苜蓿根颈活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以K2SO4处理效果最明显,并且在施用量为200 kg·hm-2K2O时,苜蓿根颈活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P<0.05),分别较CK增长了56.03%~197.26%、16.38%~48.77%、24.13%~46.22%、30.53%~59.95%和35.73%~67.87%。因此,科尔沁沙地建植苜蓿宜施用K2SO4种类钾肥,建议施用量为200 kg·hm-2K2O,更有利于提高苜蓿越冬器官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期水土保持工作的三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进入21世纪后水土保持工作将面临的三大挑战,即水土保持观念的深入培育、开发建设行为的强度规范和投入资金的灵活筹措,并且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磷肥下移深度对苜蓿越冬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于2020年7月1日播种,以'北极熊'紫花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磷肥下移深度处理:施地表、距离地表7.5、15、22.5、30 cm(分别以S0、S1、S2、S3、S4表示),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于越冬期对苜蓿根颈进行模拟低温处理(4℃、-10℃、-20...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建植的沙地羊草草地设不同水平N肥(0、100、200、300、400kg/hm^2)处理,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研究不同N肥水平对沙地羊草叶片非结构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增加羊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氮肥施入水平的增加,沙地羊草上部叶片的淀粉含量呈降低的变化趋势,第2茬沙地羊草下部叶片的淀粉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N可显著增加沙地羊草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亦可增加第1茬羊草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沙地羊草叶片C/N均随施氮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上部叶片在N1水平下的C/N最小,试验得出N1(100kg/hm^2)水平为该地区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施用不同钾肥下的苜蓿越冬器官在低温处理下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苜蓿抗寒性对秋季施用钾肥种类及用量的响应,以北极熊紫花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于秋季施用K2 SO4和KCl两种钾肥,施用量为0、50、100、150、200 kg?hm-2K2O(用K0、K1、K2、K3、K4表示),于苜蓿越冬前期挖取越冬材料,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苜蓿材料的抗寒性与低温胁迫下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在科尔沁沙地种植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前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30℃低温胁迫处理,以低温(4℃)贮藏为对照,测定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对电导率,利用相对电导率值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半数致死温度(LT50),进行LT50与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其中紫花苜蓿‘北极熊’品种抗寒性最强,‘骑士T’品种最弱。LT50与不同温度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在-30℃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与LT50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苜蓿通过提高SOD,CAT活性增强抗寒性,-30℃处理下的SOD活性和-10℃,-30℃处理下CAT活性可以作为衡量苜蓿抗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