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土高原地区森林与黄土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气候较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和黄土高原厚度关系密切。森林植被分布于基岩山地和薄层黄土区。黄土有效水孔隙度高,水分入渗浅,土壤蒸限消耗水分较多,厚层黄土区的土壤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植被的需要,因此厚度黄土区无森林植被分布。基岩山地和薄层黄土区的植被恢复可以林木为主,厚层黄土分布区应以 浅根草灌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历史文献气候记录重建了甘肃东部陇西地区近2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参数化结果显示陇西地区近2000年降雨呈不对称"W"型变化。0~230AD降雨逐渐增加,此后开始下降;在290~470AD的持续干旱后,降雨回升;710~1010AD是该区近200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湿润期,而后降雨波动下降;近千年来的最干旱阶段出现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周期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百到千年尺度上,太阳辐射可能驱动了陇西地区最近2000年的降雨变化,太阳活动对该区十到百年尺度上的降雨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位置和强度变化能通过影响夏季风北边缘带的活动,从而也对陇西地区十到百年尺度降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土区小流域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土壤水力性质是评估降水入渗、径流发生以及土体可蚀性的重要参数。研究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力性质的时空动态特征,对于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直接意义,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生态水文过程的理解。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老叶满渠小流域为对象,进行50 m×50 m网格布点(共73个样点),2014年8-10月期间每月测定1次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小流域尺度容重的月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整体呈正态分布规律,饱和导水率的月际变化强烈,呈偏态分布;容重较饱和导水率变化范围较小,变异程度较低;2)小流域尺度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8-10月的半方差可用指数模型进行最优拟合,两者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Kriging插值图表明小流域容重总体差异性较小,而饱和导水率差异显著;8-10月,西坡局部区域、坡顶的容重呈逐月增大趋势,而饱和导水率呈减小趋势;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8-10月单次测定的容重和饱和导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在同一土壤类型下(干润砂质新成土)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4.
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是我国有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黄土在中国北方的分布,大致为北纬30—40°的范围。其中以黄河中游地区分布最为广泛,构成了切割程度不一的黄土高原。黄土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分布面积约为275,600平方公里,占该区总面积的40%以上。黄土高原是一个遭受较强烈侵蚀的地区,加之黄土本身的性质比较疏松,具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发育等组织结构特征,使这里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解决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全球变化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客观事实,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全球变化研究主要进展和中国学者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对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进行论述,指出全球变化及其适应研究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并提出应对策略:在空间尺度上,采用整体观研究方法;在时间尺度上,使长短时间尺度的环境研究相结合;在人地关系方面,使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研究和社会经济活动对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旱坡地的降水分配大致如下:地表流量<5%~10%;地面蒸发量45%~50%左右;植物蒸腾量,45%~50%.旱坡地的水土保持不应仅考虑地表径流的入渗拦蓄,更应重视减少地面蒸发。“地面覆盖十生物蓠”旱坡地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地面蒸发,控制水土流失,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投入少、见效快、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离石黄土中的第五层古土壤及其古气候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土壤作为历史或地质时期自然景观中形成的土壤,不仅是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种良好的记录,而且对于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乃至退化的过程有重要意义。古土壤学成为土壤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边缘学科,它的深入研究特别需要上述学科工作者的大力协作和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