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针对与油菜薹机械化收获中的切割、夹持输送、打捆等关键环节密切相关的油菜薹茎秆离散元仿真模型缺乏准确粘结参数的问题,以“油蔬两用”双低型油菜收获期油菜薹机械化夹持段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仿真软件提出三轴空间坐标法构建油菜薹夹持中段茎秆双层粘结离散元仿真模型。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依次设计了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完成油菜薹夹持中段茎秆仿真粘结参数标定。利用标定的参数优化解构建剪切和径向压缩模型进行相应仿真试验,通过与物理试验对比分析,对模型参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内芯-内芯的法向/切向接触刚度、表皮-内芯法向/切向接触刚度,以及表皮-表皮法向接触刚度对茎秆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分别为1.94×107、9.56×108、6.28×109 N/m;所有力学模型的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3%,且茎秆受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标定优化后的参数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所构建的油菜薹茎秆双层粘结离散元模型能表征其内部结构的力学特性差异,可为油菜薹茎秆相关系统的数值模...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我国的资源和能源的含量都在不断降低,而且各种资源和能源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所以说,需要将节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在锅炉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供热行业中需要不断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从现如今资源的利用率上看,不断采用节能技术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篇文章中,笔者对锅炉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离散元法对指导油菜薹有序采收装备设计与优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以双行垄作移栽的“农大1号”双低甘蓝型油菜机械化适收期油菜薹夹段茎秆为对象,测定其本征参数、表面接触参数以及破碎力学参数,利用EDEM仿真软件Hertz-Mindlin无滑移模型和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夹段茎秆堆积仿真标定模型和破碎仿真标定模型。采用逐步调整仿真参数使仿真试验值与物理试验值逼近的方法,利用夹段茎秆堆积仿真标定模型,以休止角仿真试验值与实际物理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目标,完成夹段茎秆表面接触参数的标定与优化;利用破碎仿真标定模型,以轴向压缩和弯曲仿真试验与实际物理试验的最大轴向压缩力和最大弯曲力的相对误差为目标,利用标定后的表面接触参数完成夹段茎秆粘结参数的标定与优化。最后,利用夹段茎秆的径向压缩与剪切、内芯与表皮拉伸的破碎仿真力学试验和有序采收EDEM-Recurdyn耦合仿真试验验证标定后的表面接触参数和粘结参数。结果表明,仿真与实测试验的破碎力学参数相对误差在5% 以内,且仿真与实测的“时间-载荷”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低速、中速和高速档的有序采收仿真试验结果与实际物理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在7.0% 以内。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离散元仿真方法研究油菜薹采收过程具有可行性,标定结果可用于指导油菜薹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适收期油菜薹机械化有序采收作业密切相关的夹段部生物力学特性无基础数据和可靠依据供参考的问题。【方法】以“农大1号”双低甘蓝型油菜机械化适收初薹期为研究对象,对夹段部茎秆、枝干和薹叶进行基本物性参数测定,利用万能试验机配合YYD-1茎秆强度测定仪,对夹段部不同直径大小的茎秆和枝干,以及不同厚度的薹叶,分别分为A级、B级、C级3个等级尺寸进行生物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茎秆和枝干的最大弯曲力、最大压缩力、最大剪切力与直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薹叶的最大压缩力、最大剪切力与厚度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茎秆的最大弯曲力、最大径向压缩力、最大轴向压缩力、最大剪切力范围分别为20.90~42.10 N、33.70~65.80 N、100.80~217.30 N、26.30~46.90 N,茎秆的平均最大弯曲力、平均最大径向压缩力、平均最大轴向压缩力、平均最大剪切力分别为30.58,48.58,160.74,37.00 N;枝干的最大弯曲力、最大箱体压缩力、最大剪切力范围分别为5.5~15.4 N、267.20~415.80 N、7.20~9.20 N,枝干的平均最大弯曲力、平均最大箱体压缩力、平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