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融雪入渗是寒区重要的标志性水文过程之一,其特性及影响因素对于寒区春季产汇流过程、农业灌溉及地下水模拟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融雪入渗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积雪层入渗、融层入渗、冻层入渗和未冻包气带层入渗4个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上述4个层位的位置规模、结构岩性、容水性质、持/给水性质、透水性质,以及其对应的积雪表面、地表面、冻层上界面、冻层下界面、地下潜水面5个界面的界面特征,同时环境影响因子对于融雪入渗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大豆生产过程中化肥的施用量及对黑土地的保护,开展大豆田间试验,分别施用大豆专用复合肥(CK)、枯草芽孢杆菌+氨基酸型有机肥(T1)、枯草芽孢杆菌+黄腐酸钾肥(T2)、枯草芽孢杆菌+海藻精粉颗粒肥(T3)、枯草芽孢杆菌秸秆腐熟有机肥(T4)、枯草芽孢杆菌鸡粪腐熟有机肥(T_5),综合评价各种肥料对大豆光合作用和土壤酶活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光合参数方面,T1、T4和T_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CK增加了5.0%、0.7%和8%,但差异不显著;蒸腾速率的最大值为T_5,较CK增加了30%,最小值为T2,较CK降低了43.1%;气孔导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_5>T4>T1>CK>T3>T2,其中T2、T3和T_5与CK差异显著;T2处理胞间CO_2浓度最低,较CK显著降低了12.0%,T1、T_5处理较CK分别增加了5%和7%。叶绿素含量中,T4和T_5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T1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较CK增加了17.3%,T2处理的叶绿素b含量较CK提高了2%,T3处理与CK相比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 T_5处理为最大值,较CK提高17.7%;土壤蔗糖酶从高到低依次为T1> T3>CK>T1>T4>T2,其中T1较CK提高了18.9%,T2较CK降低了27.8%;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最小值为T3处理,酶活仅为8.55 mg·g-1,最大值为T4处理,较CK增加了7%。作为环境友好肥料,枯草芽孢杆菌+氨基酸型有机肥、枯草芽孢杆菌秸秆腐熟有机肥和鸡粪枯草芽孢腐熟有机肥部分代替化肥,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农业用地品质,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液体厩肥替代化肥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液体厩肥45~90 t·hm-2,可减少25%~50%化肥用量,玉米增产2.76%~6.04%;其中减10%化肥+液体厩肥30 t·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1 278.51 kg·hm-2,氮肥利用率为32.57%。综上,液体厩肥和化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温度,还能提高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可作为东北北部春玉米增产和养分平衡的合理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
几种有机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研究有机肥、化肥对玉米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北方黑土地区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条件下对玉米施用4种有机肥和传统化肥,测定玉米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T4)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为9800 kg/hm2,相比于传统化肥(CK)增产11.53%,达到显著水平,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T2)同CK产量差异不显著;T2、T4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均高于CK,分别增加了32.34%(T2)、24.10%(T4);酶活性方面菌糠+鸡粪+枯草芽孢杆菌腐熟有机肥(T3)处理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1.80%,T4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0.91%。4种有机肥相比于CK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根系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含量,T2处理下的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58.90%、8.52%。本试验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在替代化肥施用中具有减施化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农业用地品质,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特点,选用不同矿质生物肥施用模式,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产区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矿质生物肥水平设置为优菌·沃能37.5 kg·hm-2、生物活性硅37.5 kg·hm-2、硫酸锌7.5 kg·hm-2时,水稻生长及产量促进作用最显著。在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水稻主产区施用矿质生物肥和秸秆还田耦合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产量,第一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4.58%~16.34%之间,第二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6.78%~21.19%之间,第三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2.61%~17.39%之间。建议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增施生物菌肥和微肥,可对土壤质量改良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