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与作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的利用效率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磷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在大田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及磷吸收作用,为揭示集约化玉米高效获取磷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作物玉米的两种种植密度(5104 plants/hm2和9104 plants/hm2)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原位埋设PVC管装置,通过测定菌丝生长室中的菌丝密度和有效磷耗竭来确定不同种植密度体系条件下AM真菌对玉米磷吸收的作用。【结果】相对于低密度种植群体,高密度群体显著降低了玉米拔节期土壤有效磷的耗竭量,同时增加了玉米地上部的磷含量,即磷吸收效率,增幅达20%; 在玉米拔节期,增加种植密度使根际的根外菌丝生物量(菌丝密度)降低了4%,而非根际土壤中的根外菌丝生物量(菌丝密度)增加了37%; 高密度玉米种植密度群体中AM真菌的根外菌丝对土壤有效磷耗竭的贡献增加了22%。【结论】集约化玉米生产中土著AM真菌依然帮助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有效磷; 高密度体系下玉米对磷的吸收更加依赖于AM真菌。高密度种植增加AM真菌对玉米的侵染、 根外菌丝量和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一、树型选择北疆金三角苹果树主要采用小冠疏层形。乔砧或半矮化砧普通型品种砧穗组合,行距3~4米,株距3~4米,每667米2栽树33~55株宜用此种树型。树体结构:树高2.5~3.5米,全树留6~9个小主枝,第1层主枝3个,第2层主枝3个,第3层主枝2个。第1层与第2层主枝层间距为80厘米左右,第2层与第3层主枝层间距为60厘米左右。第1层主枝上各留1~2个向外侧斜上方的小侧枝,第2、3层主枝上均不留侧枝。  相似文献   
3.
乌苏市枸杞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枸杞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滋补品,营养丰富.枸杞耐盐碱、干旱,是造林固沙的优良树种,也可作为庭院绿化树种,同时枸杞也是良好的饲料.枸杞在乌苏市西部四镇种植面积有300多公顷,栽植面积较小,农民对枸杞栽培技术未完全掌握,现将枸杞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枝柽柳为柽柳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1.3-8米,多生于公路两侧及荒漠地带。其枝条呈圆形,分枝较多,小枝多数细长而柔软,叶茂密丛生,花期较长(5—8月),总状花序长1-3厘米,具15~40朵花,着生在当年生枝条上,再复合组成圆锥花序状,花粉红色或紫红色。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的体制改革,焕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以粮为纲的单一型结构发展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型的结构。这样一来,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农村对方方面面人才的需求就显得非常迫切。教育为振兴经济服务,必须适应农村经济改革的需  相似文献   
6.
漏斗式覆膜造林技术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容易操作的一种适用技术,它对干旱、缺雨地区的工程造林,能够节水保湿,增加土壤温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文章主要介绍了漏斗式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在巴林右旗造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用多准则二阶模糊决策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评价,现未统一测度体系。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与退耕还林关联较大因素作刻划指标,用多准则二阶模糊决策对其进行了评价,为降低人为主观意志影响,建立测度体系,科学安排还林资金、技术和组织实施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持续加速,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农机设备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这一技术的合理应用与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密切相关。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将电子、可编辑逻辑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液压技术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监测与控制,只有机电液一体化的水平稳步提高,才能促进农机设备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在农机的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系统故障,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农机液压设备的实际结构特点与使用状况,全面排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制定合理的维修措施,实现农机设备的合理化应用。文章就智能农机液压系常见故障以及排除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