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余凤鸣  杜忠潮  周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24-21227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方法]首先构建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并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呈稳定上升趋势,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2005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各子系统间的发展速率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效率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活力发展较慢,并呈现不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西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熵值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对阆中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机理做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6年10 a间,阆中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基本呈稳定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度较高.1997-2002年地均产值、公路密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非农人口比重、非农产业和农产业的产值比、固定资产投资为强关联要素,其关联度达到0.70以上,人均GDP为中关联要素,关联度为0.65769.而2003-2006年,7项指标均演变为中关联要素,均在0.35~0.70之间.研究认为政府行为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体功能背景下,构建了系统运行机制与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对农业区域的粮食安全人地关系进行研究,并实证研究了大荔县2005-2050年粮食安全条件下的人地系统演化。研究表明:1)技术进步、市场调节及政策调整是确保农业用地与粮食产量,推动农业主体功能实施的主要因素;人口与水资源是主体功能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度协调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GIS技术对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耦合等级分为5个类型,并从总体特征、局域特征两个层面探讨了陕西省10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格局及其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整体偏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亟待提高;(2)各类型区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位趋同性,且相邻类别区域具有较强的地理邻近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