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揭示西北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风蚀特征,选取该区域内具备代表性的典型露天矿区,对其不同场地下垫面进行分析,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分析了矿区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随高度增加,块石植被低覆盖干燥(RLd)下垫面风沙流输沙量垂向特征表现为先依次递减后增加,其余下垫面则总体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而减少;0.2 m为风沙流的主要输移层,砾石覆盖度、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湿润度的增加,会有效降低风沙流水平通量。近地表土壤结构受大型机械循环作业活动变的疏松、风蚀物质粒径减小,同时因自身地表干燥,研究区近地表土壤风蚀可蚀性增加;水平通量在风季时期因人为干扰作用,沙尘加快了运移。在车工机械的影响下,矿内生产活跃区下垫面风沙流空间结构特征较其他下垫面出现向高层偏移的现象,主要开采区域风蚀程度严重,且人为干扰程度越强,偏移现象越明显。矿区周边沙地下垫面水平通量较大,地表可风蚀性质较强,受研究区盛行风及人为采矿导致地表凹陷等因素影响,该区域是矿区大粒径风蚀物质的主要来源地。因地表湿润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部分下垫面风沙流结构最优关系式为指数函数的形式,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输沙量变化较急剧,其余下垫面风沙流结构最优关系式函数类型为幂函数。矿内主要开采活跃区下垫面的输移物质主要为极细粉沙,且主要粒径组风蚀物影响范围超过1.5 m,是造成露天矿区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干旱荒漠区露天矿区沙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