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千岛湖水体营养物质的主导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千岛湖1989年-1999年间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地表水标准的Ⅳ-Ⅴ类间,已经超过导致富营养化的危险浓度;湖区不同监测点位的1-5个主导因子均表达了原始信息的75%以上,反映了不同点位水质要素和污染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流域坡地利用结构对径流氮、磷流失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通过对千岛湖流域典型坡地各种坡地利用方式降雨径流中总氮 (TN)、可溶氮 (DN)、总磷 (TP)和可溶磷(DP)浓度的监测 ,发现不同坡地利用方式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变异较大 ,总体说来 ,甘薯地和园地等有人工耕种的坡地流失浓度最大 ,草地和林地等受人工影响干扰少的坡地流失浓度相对较少 ,陡坡林地流失浓度大于缓坡林地。平均 DN/ TN值和 DP/ TP值变化不大 :分别为 0 .4 5和 0 .2 2左右。在不同利用方式下 ,日降雨量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 95 %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类型、组成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具有来源复杂、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形成机理模糊、潜伏性强、研究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备受人们的关注。GIS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模型中。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具有松结合模式、紧结合模式和嵌合模式 3种模式。GIS -NPS模型系统由模型、GIS和数据 3个主要部件以及地理统计、模糊理论和不确定性分析 3个辅助部件构成。GIS -NPS模型发展趋向在于提高数据获取能力 ;发展实用的GIS技术 ;加强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 ;加强辅助构件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AnnAGNPS模型的千岛湖流域氮、磷输出总量预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运用AnnAGNPS模型对千岛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输出总量及时空分布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千岛湖1989年—1999年间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地表水标准的Ⅳ—Ⅴ类间,已经超过导致富营养化的危险浓度;湖区不同监测点位的1—5个主导因子均表达了原始信息的75%以上,反映了不同点位水质要素和污染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水体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千岛湖1989~1999年间水质常规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千岛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年际差异较大,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Ⅲ~Ⅴ类间,最高浓度是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10倍,呈严重超标状态;在空间分布上,新安江来水和西南湖区污染最为严重,中心湖区和东南出水湖区的水质相对较好.开垦坡地和不适当的造林方式导致的水土流失及化肥农药淋失是引起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叶绿素a浓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明显高于湖心区和出水区.影响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氮、磷、水温、透明度和降水等,这些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各影响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