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盐碱地土壤条件苛刻,土地生产力低,难于建立植被,严重制约着我国沿海地区绿化的质量和数量。通过物理、工程、化学和生物的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和整治,并选择适合的耐盐碱植物,为这一地区盐碱地改良及城市绿化提供适宜的树种和技术标准,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园林绿化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沙地干沙层形成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沙层形成规律研究是认识沙地近地表水分运动的重要部分。通过野外观测及相关资料分析,揭示了干沙层的形成原因,形成规律和作用等。结果表明,在沙地存在一定的干沙层,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沙层下水分的蒸发,因此,在沙地中治理过程中,应保留一定面积的裸沙地,对沙地水分保存以及沙地中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沙层形成过程和规律研究是沙地近地表水分运动的结果。通过进行野外观测,介绍了沙地近地表水分入渗、蒸发后如何形成干沙层。结果表明,沙地表层水分蒸发的过程即是干沙层形成过程。降雨后,随着表层沙土水分的蒸发,干沙层厚度也逐渐增加。但在干沙层形成过程中,与外界降雨量、沙地热特性、毛管水上升高度等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降雨入渗和蒸发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和野外模拟降雨的入渗和蒸发实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沙地的最大入渗深度、入渗速率以及每天的蒸发量。结果表明:降雨量大小对沙地的入渗深度、入渗速率影响显著,并且不同下渗深度的水分在沙土中保存时间不同,1、2、5和10mm降雨分别在4.6、11和15d左右全部蒸发,而15mm以上的降雨由于稳定干沙层的抑制作用,除了一部分蒸发以外,还有部分水分保存在沙土中。同时由于沙区不同植被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所以,降雨量越大,入渗越深,越能被深根性植被所利用,且利用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被覆盖防治土壤风蚀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下垫面上风速、地表粗糙度、临界起沙风速、风沙流结构的观测,发现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地表风蚀:植被盖度为40%的固定沙地近地表0.2 m高度平均风速比流动沙地降低45%,侵蚀风的持续时数降低83%,临界起沙风速提高70%,地表粗糙度提高190倍;当风沙流速度相同时,20%覆盖度的半固定沙地较流动沙地可平均降低输沙79.4%;而植被盖度为40%的固定沙地较流动沙地可平均降低输沙95.6%。实验证明,单株植物同样可以降低风速。疏透结构和透风结构的单株沙蒿分别可以使植株后0.5 m高度的风速较植株前方平沙地同高度的风速下降59.4%和19.8%。  相似文献   
6.
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变化为多峰型,昼夜变化显著且夜间液流量小而稳定,晴天变化幅度最大,阴天变化幅度最小;树干液流主要集中在8:00-18:00,占全天液流总量的80%多;白榆树干液流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及其内在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且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却更加明显;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程度较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对基尼系数贡献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内部、城乡间及地区间不平等对总体收入不平等起着主导作用,户籍差异、受教育程度均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