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东北松嫩平原中南部黑土区玉米带农田长期旋耕导致耕层变浅、容重增大等问题,开展深翻-旋耕轮耕模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设置连年旋耕配施化肥(RT)、连年旋耕配施化肥与有机肥(RM)、深翻-旋耕轮耕配施化肥(DT)和深翻-旋耕轮耕配施化肥与有机肥(DM)4个处理,分析0 ~ 45 cm土壤含水量、容重、紧实度、团聚体的变化及10 cm、20 cm、30 cm各深度处土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RT处理相比,D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20 cm、30 cm深度土壤温度,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15 ~ 4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并且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提高了30 ~ 45 cm土层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同时DM处理能够增加苗期、收获期各土层含水量,且对0 ~ 45 cm土壤容重均有显著降低作用;而RM处理仅使0 ~ 15 cm土层容重有降低,但并不显著,且对深层土壤容重无明显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在0 ~ 15 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紧实度、容重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P < 0.05);在0 ~ 45 cm土层中,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DM的耕作模式能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 > 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能够较好的改善土壤耕层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芡实种仁中蛋白质与 淀粉组分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不同产地的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为试验材料,对其种仁中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淀粉组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芡实种仁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构成;不同产地芡实的总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4种不同蛋白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号芡实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最高、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最低,1号芡实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最高、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最低.SDS-PAGE图谱分析表明,4种不同产地的芡实均在45.0~66.2 kD处均含有一条明显的蛋白谱带,而3号芡实在20~45 kD范围内含3条明显蛋白谱带,表明3号芡实含有更多类型的蛋白组分或同工酶成分.此外,不同产地芡实种仁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差异显著,其中2号芡实的支链淀粉含量最高,3号芡实支链淀粉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对于保持黑土生态稳定性及其高肥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传统翻耕(CT)、传统翻耕 + 秸秆还田(CTSI)、免耕(NT)、免耕 + 秸秆还田(NTSI)、深松(ST)和深松 + 秸秆还田(STSI),共6个处理,采用密度分组法,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耕层土壤(0 ~ 20 cm)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构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结果  与CT处理相比,不同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P < 0.05)。ST处理轻组有机碳、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组分含量均较CT处理显著增加(P < 0.05),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增加,NTSI处理较CTSI处理显著提高轻组有机碳含量,STSI处理较CTSI处理显著提高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与CT处理相比,NT、NTSI、ST和STSI处理均能提高轻组有机碳多糖和碳水化合物官能团的相对含量;保护性耕作措施较CT处理不仅增加了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组分活性官能团相对含量,还增加了稳定性官能团相对含量,有利于土壤稳定性结构的形成,促进碳的固存。耕作与秸秆还田显著影响了玉米产量,ST较CT和NT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2.37%和21.42%(P < 0.05),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玉米产量提升,STSI处理增产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粗颗粒有机碳能有效指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其与细颗粒有机碳在维持和提升玉米产量中具有重要贡献。  结论  采用深松结合秸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稳定与提高黑土有机碳含量、固持土壤碳库和增加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